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援法议事”2025年底全覆盖

2021-07-26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1-07-26  徐州日报

7月20日,江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在徐州市召开全省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推进会。2020年7月,省委依法治省办在全省部署开展全省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一年来,徐州按照省委依法治省办工作要求,紧扣目标任务、把握原则重点、精心谋划实施,推动“援法议事”工作在全市范围深入扎实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效能聚资源 高标准重督导

徐州注重部门协同,以“多手联弹”高效推进“援法议事”活动,做到“三个结合”:与基层民主协商相结合,借力政协“有事好商量”、民政“民生月谈”等较为成熟的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深度融合法治元素,全景式展现基层“援法议事”全过程;与法治乡村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律明白人”培育等相结合,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效提升村居治理法治化水平;与《民法典》宣传相结合,提高村居民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为“援法议事”活动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将“援法议事”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年度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和重点任务清单,纳入党建综合考核、法治徐州建设监测评价及对各依法治县(市)区办的考核内容,并适时开展专项督察。对各县(市)区“援法议事”活动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指导解决困难问题,帮助挖掘培育先进典型。

在此基础上,徐州明确提出“五个有”“四个一”的要求,各县(市)区“援法议事”活动要有场所、有机制、有队伍、有创新、有效果,要打造一个示范点、充实一批人员力量、制作一份议题清单、规范一个议事程序。每十天调度一次活动推进情况,确保“援法议事”落实落细。

完善工作机制 明确常态长效

对“援法议事”活动的目标任务、范围、主体、程序等进一步细化,明确提出力争到今年年底,各县(市)区有效开展“援法议事”工作的村(社区)比例不低于50%,以后按不低于10%的比例逐年递增,至2025年底实现全覆盖。

明确将《民法典》第278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4条规定事项,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或多数群众合法权益、群众关注度高的事项等,列入“援法议事”范围。

明确“援法议事”过程除村(社区)干部、利害关系人代表和群众代表外,还应当有村(社区)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三官一律”等法治人员参与并发表意见。

明确议事记录要完整体现议事主体、议题来源、议事所涉法律法规、法治人员意见建议、议事结果及落实效果等,形成工作闭环。明确“援法议事”活动要有固定的场所(可一室多用),“援法议事室”要标识明显、法治元素丰富,要有相关工作制度及村(社区)法律顾问等法治人员信息。

明确依托“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定期对村(社区)党员、退伍军人、人民调解员、农村乡贤、“五老”人员等进行培训,提高“援法议事”工作队伍业务素质。

注重创新创优 打造特色亮点

徐州泉山区将“援法议事”活动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力推动,形成“一街一品”,同时还将“援法议事”活动拓展到学校、商圈、工业园区等;邳州市加强科技应用,在“智慧社区”平台将“援法议事”设为单独模块,方便群众更便捷、更广泛地参与“援法议事”活动;贾汪区依托乡贤工作室,以“援法议事”活动深化“三治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铜山区“援法议事亭”、沛县“一核三体”、云龙区“五长同格”等各具特色。

去年8月份以来,全市共收集问题线索7049个,开展“援法议事”活动5808次,解决电动车“飞线充电”、老小区电梯安装、路灯线路老化、奎河污染整治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6116个,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援法议事”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基层各项决策在法律框架内实施,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进一步畅通,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的氛围日益浓厚。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