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通讯员 王黎明
以往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泥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灰头土脸的旧瓦房,变成了二层联排小楼;杂草丛生的沟渠经过整治成了碧水滢滢的美丽风景;文明和谐的乡风吹拂着大地;工业企业和中药种植等集体经济红红火火……如今,走进贾汪区大泉街道大李庄村,美丽如画、生机勃勃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
大李庄村位于贾汪区大泉街道206国道东侧,属于城市近郊村,下辖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400人,党员98人。近年来,大李庄村坚持以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以“便民、惠民、富民”为工作理念和追求,以美丽乡村、文明新风建设为切入,擎旗奋进,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强化党组织战斗力,推动大李庄村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江苏省管理民主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徐州市最美乡村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党建+服务提升”
村庄治理展现新局面
立足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在硬件设施上下真功、服务内容上出实招、融合共享上求实效,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在完善现有的幼儿园、商业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新建196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配有卫生室、村民议事堂和村民综合服务办公区等,为村民提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生活便民等“一站式”服务,让村民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打造开放式阵地,实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悬挂村干部去向图,让群众进得了门、办得了事、纾得了困,把村民以前口中的“村委会”变为群众想来、盼来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时,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十必联”群众工作法,78名“十必联”志愿者全覆盖联系933户居民,在村民和村委会之间搭建起联系沟通的桥梁。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定期开展“大走访”,敲响百家门,鼓励村民反映民情民意,动员村民想到一起、干到一块,努力实现村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党建+环境整治” 村貌发生可喜新变化
乡村美,百姓乐。开展“三清一整”工程,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为方便群众出行,积极统筹协调各级资源,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全村主干道全部硬化,实现户户通,畅通出行大动脉;全覆盖安装路灯70盏,不仅照亮村民回家路,也为村民夜晚散步休闲提供方便;示范带动群众进行户厕改造,改造率达到98.85%,受到老百姓的高度赞扬;实施农房改善工程,建成联排别墅230户、多层住宅11幢,惠及1470户,瓦房变楼房、村民变居民。目前,正在实施三期工程,届时,将改善256户住房条件。
“党建+产业转型”村庄发展注入新动能
“幸福不幸福,关键看收入”。大李庄村坚持将党建引领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组织成立徐州宏昊工贸有限公司运输队,提供就业岗位35个,每年承运货物200余万吨,年收入达到1500万元,年利润达到130万元,运输队下属的装卸队,每年装卸货物100余万吨,年收入800余万元,年利润40余万元。2019年9月引进天冬、白芨、黄精三种中药材,投资约15万元,种植试验田15亩,预计今年9月可以出土。接下来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打造中药材产业基地。利用村党组织连通内外、集聚资源的优势,积极为村民联系工作岗位、在村内创造就业岗位,解决近400人就业问题。
大李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建说:“我们将继续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