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之力在这里汇聚
|
||
|
||
|
◎徐报融媒记者 李昌海 胡明慧
72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铸成史诗,72年后,“江山如此多娇”一片静好。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经过两年的修复、布展,以一座陈列馆还原当年的峥嵘岁月,呈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气概。
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陈列馆于6月29日正式开馆,两周来,已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特别是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后,这里更是人气激增,7月1日到7月7日,就有十几个团队来这里重温红色历史,汲取奋进力量。”铜山区汉王镇宣传委员董妍告诉记者。
红色记忆,正穿越时空,在新时代凝聚起不断前行的奋进力量。
一份份史料
展现恢弘壮阔的历史
作为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所在地,由于保密的需要,这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为人所熟知。
北望村原村支部书记王兴田告诉记者,虽然村里的老人都知道,渡江战役总前委们在北望村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待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的故事,但除了村里人,以前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所在地。就在这几间小小的屋子里,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运筹帷幄,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研究和制订了渡江战役的具体军事方案,《京沪杭战役实施纲领》《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预备命令》在这里酝酿。正是这一页页方案、一份份忠诚和担当吹响了渡江战役的“集结号”,为打响渡江战役的枪“上了膛”。
1999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邓小平同志年谱,要求徐州有关部门提供北望村的情况。经过徐州市、铜山区文史工作者缜密的研究、走访及考证,最终确定:1949年1月15日至3月21日,华野、华东局、华东军区、渡江战役总前委的指挥部就设在北望村郝家大院。
至此,这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才为更多人所了解。
2019年以来,汉王镇在省市区宣传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对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进行了修缮,今年6月完成对旧址的环境保护、旧址修缮、展览布展等工作。改造提升后的展馆布局更加合理,设有刘伯承旧居、邓小平旧居、陈毅旧居、粟裕旧居、谭震林旧居、司令部会议室等,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以及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总前委、华野、华东局、华东军区四大机构在大北望运筹帷幄,决胜江南的伟大历史。
蚌埠游客陈先生带着两个孩子在陈列馆里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仔细参观,不时给两个小家伙现场“解说”。他告诉记者,他带孩子们看过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听说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陈列馆前不久开馆了,便趁假期带孩子过来看看,“孩子们会对着照片、视频辨认哪一个是刘伯承爷爷,哪一个是邓小平爷爷,哪一个是陈毅爷爷,我也会趁机给他们讲讲发生在这些的红色故事,相信这些红色教育会有助于孩子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次次回望
凝聚砥砺前行的力量
在汉王镇,几乎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来过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陈列馆接受红色教育。
“就在咱们家门口发生的这些个红色故事,咱们自己怎么能不熟悉不牢记?”汉王镇年轻党员柳明扬告诉记者。
如今,在汉王镇,这座陈列馆已经成为了全镇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课堂”。“馆内文物史料成为了党史学习的‘教材’,让红色资源亮出来、活起来,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学党史、悟思想的生动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让红色历史直抵人心,形成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生动效应。”汉王镇党委书记姚忠说。
7月5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关第三党支部党员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大家边走边看,时不时一起讨论,重温那段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纷纷表示,这里再现了淮海战役胜利后,老一辈革命家们运筹帷幄,向着解放全中国的目标再出发的历史事件,充分彰显了革命先辈忠诚为党、前赴后继的担当精神,为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提供了一个情景化的平台,也让大家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汇聚起磅礴力量。
据董妍介绍,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陈列馆自开馆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广大党员干部在此缅怀革命先烈,深入了解总前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军民一家亲的红色历史。学习党史,在思想上充电、精神上补钙、工作上加油,进一步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下一步,汉王镇将坚持把区域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挖掘大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党建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红色加油站等红色阵地,统筹修缮保护旧址、陈列布展、开办红色教育培训,切实建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渡江战役的胜利之帆,汇聚起更强大的奋进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