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精心打造“无废幼儿园” 这位“园长爸爸”是“超人”
2021-07-04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崔东宁
2021-07-04 中国徐州网
“园长爸爸早上好!”
“园长爸爸,您今天能带我们做手工吗?”
每天早上来到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区雍景新城幼稚园,姜卫东都会被一群孩子团团围住。在妻子张蕾创办的这家幼儿园里,大部分教职工都是女性,姜卫东主动承担了极受欢迎的“园长爸爸”这一角色,将幼儿园打造成花园、植物园、游乐园,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玩游戏、种花种菜、养小动物。尽情释放天性、亲近自然。

“园长爸爸”慈爱地看着孩子们钻洞玩耍
“无废幼儿园”创意多多
夏日的傍晚,一缕斜阳映照着雍景新城幼稚园内一个天蓝色的花廊,橙色的凌宵花爬满了花架,蓬勃的枝叶绿意逼人,花廊靠墙一侧是一排小黑板,孩子们正在专心致志地用粉笔作画,笔下呈现出美丽的蓝天、白云、大树、小鸟和花朵。蓝、绿、橙、黑构成两组鲜明的对比色,彰显艺术的美感和生命的活力。

“园长爸爸”和孩子们在一起
“这个花架是我用废旧的木床改造的,就是孩子们用过的午睡床。”姜卫东指着花架说,上面依然可以分辨出床板和床腿,剩余的木料他还做成了几个房子形状的工具架,用来盛放孩子们的画笔和颜料,同样刷上了天蓝色的漆。

旧木床做的花架
幼儿园里废物利用的改造可真不少,用姜卫东的话说,完全可以称得上“无废幼儿园”。操场上有一个绿白相间的小凉亭,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份小清新,它的原料是一堆旧货架;花园里还有两个硕大的雨水收集桶,一个来自于厨房用的大烟筒,另一个则是用废弃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桶改造的,下面加下底座,上面接一个排污管,雨水就会哗哗地流入桶内,用来浇花。

雨水收集桶
室内也处处可见废物利用的杰作,二楼和三楼的背景墙都是用旧材料制作而成,一组高低床和一架旧的电钢琴,拆开后经过重新排列组合,刷上明快活泼的色彩,顿时有了满满的童话感和文艺范儿;一组毫不起眼的下水管涂上七彩的颜色,拼成一个“HELLO”单词,颜值立即翻了几番;“花儿剧场”演出舞台也是姜卫东自己用仿古木制作的。

用高低床和旧钢琴制作的背景墙
作为“园长妈妈”的张蕾,对丈夫的作品特别满意:“这些作品可以教孩子们进一步认识色彩的造型,还能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进行设计。我们开设了‘我是小小设计员’专栏,专门展示孩子们的设计作品。”

美丽的照片墙
曾经当过特种兵、警察的姜卫东,在孩子眼中简直就是“超人”、“宝藏”般的存在。幼儿园内的围栏、铁艺门、健身房、楼顶健身平台,处处都有“园长爸爸”的作品。光是工具房他就有两个,气焊、电焊、电锯等专业工具应有尽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用树根、树枝做出了很多艺术作品,展示在楼道走廊内。

姜卫东自己焊的铁门
“场景式体验”童趣满满
对于园艺设计,姜卫东无师自通,他从一个父亲的角色、男性的思维进行代入,在幼儿园的很多细节设计都融入了美学和游戏元素,提供场景式、浸入式的体验,让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花园中嬉戏玩乐。

景观的透视效果
坐在幼儿园的茶室内,透过透明的欧式玻璃门,照片墙、爬满绿植的黑色铁艺和远处淡紫色的绣球花朵,构成了层次递进的景观效果。

姜卫东为幼儿园打造的健身房
花园内,白色的小天使雕塑、蓝色的小木屋、粉色的花朵美景如画,最让孩子们喜欢的是游乐区,在这里可以玩沙子、玩水,童趣十足的水槽是姜卫东带着几个保安师傅用鹅卵石贴成的。“当时装修公司不愿接这个活儿,他们说贴上去不到两年就得掉。我用胶和水泥掺在一起贴,4年过去了现在还好好的。”姜卫东说,孩子们很喜欢在这里玩水,玩过的水都流到花园里滋润花木,一点都不浪费。

迪士尼城堡
园长夫妻最得意的杰作,要数操场上的那座“迪士尼城堡”。这里原本是一个小土坡,姜卫东通过巧妙构思,挖出了三个相互连通的洞,孩子们可以爬进去自由穿梭、捉迷藏。洞内铺上了地砖,每天打扫,洞口和土坡上长满野草,充满野趣。小土坡上面则是尖顶的城堡造型,还安装了一个绿色的滑梯。

自己用树皮做的工具屋

各种专业工具
孩子们对自然、宇宙有着无穷的探索欲。“园长爸爸”在这方面也动了很多脑筋。三楼有一个科学发现室,室外是一片令人叹为观止的星空,孩子们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抬头仰望,金木水火土各种大小星球、宇宙飞船、神秘的夜幕总让他们惊叹不已,展开无穷的想象。姜卫东说,这些星球是用塑料球、乒乓球做的,染上不同的色彩,在黑色背景的映衬下就组成了浩瀚的宇宙。

美丽神秘的星空
“生命的奥秘”一起探索
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与动物和植物的相处中,慢慢学会了对生命的敬畏。“园长爸爸”在幼儿园内开辟了种植区和养殖区,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
夏季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种植区内的向日葵、南瓜和蕃茄长势都很旺盛,每个班级都有一片自己的自留地。小蕃茄已经红了,摘几个给孩子们尝尝,那是市场上吃不到的纯天然的味道。养殖区的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大(三)班正在学习给植物“堆肥”,前段时间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为了给植物提供有机肥料,孩子们每天收集果皮、树叶等物制作“肥宝宝”。关于哪些材料可以制作“肥宝宝”,他们还展开了认真而激烈的讨论。有的说土壤最喜欢苹果皮,因为它有营养;有的说骨头不合适,因为它太硬了;还有的说电池肯定不行,因为它是有害物质。

“园长爸爸”也是一名园艺师
“肥宝宝”在孩子们的照料下长势喜人。然而在某个周一他们来到花园时,发现肥桶内多了一个巨大的蜂窝,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蜜蜂。孩子们很好奇,又有些害怕,张蕾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把大班的孩子聚集到一个大教室内,发动大家展开了一场关于蜜蜂的大讨论。
“没想到孩子们的知识那么丰富,他们不但了解蜂王、工蜂,还想出了多种把蜜蜂引走的办法。有的说用花引,有的说用蜂蜜,最后他们一致说要找专业养蜂员来摘除。”张蕾说当她承诺孩子们一定能够找到养蜂员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壮观的蜂窝
这位养蜂员其实就是无所不能“园长爸爸”。姜卫东在家中养殖了一批蜜蜂,积累了一些经验。他来到幼儿园,激动不已地打开肥桶,发现这群勤劳的蜜蜂已经将蜂巢筑成了一座三层的“宫殿”,极为精致壮观,大家看了都不忍心下手,一致给蜜蜂留个“家”,换个地方重新制作肥料。
如今,这些蜜蜂仍然在肥桶内快乐地生活着,忙碌着“甜蜜的事业”。园长爸妈教育孩子们说:蜜蜂非常温和,只要你不去动它,它就不会伤人。孩子们学会了与蜜蜂们和谐相处,偶尔有蜜蜂停在他们身上,他们会一动不动地等它飞走。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文
徐报融媒记者 秦媛/图、视频
编辑 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