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剧情式再现“八号门事件”,微电影《一把铁锤》“七一”前全网首播
盛夏时节,徐州回龙窝手创者手工工场的楼顶平台,几位年轻人冒着烈日投入地对台词。这里正拍摄反映在徐州建立江苏省第一个党支部的共产党人姚佐唐事迹的微电影《一把铁锤》。这部微电影将于“七一”前通过汉风号客户端首播,全网推出。

1921年11月8日,陇海铁路徐州火车站(时称铜山站)发生了“八号门事件”,控制陇海铁路大权的法国、比利时帝国主义分子下令关闭工人上下班的唯一出入口——八号门,激起了工人反抗,“八号门事件”成为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导火索。11月20日,陇海铁路各站工人举行罢工誓师大会,宣布陇海铁路全线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陇海铁路大罢工中的骨干姚佐唐1898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于上海扶轮中学毕业后到徐州当学徒。他在进步人士的引导下阅读了《新青年》《劳动界》等书刊。1922年1月,在罢工中表现突出的姚佐唐被发展入党。同年2月,江苏境内第一个党支部——陇海铁路徐州站(铜山)支部成立,姚佐唐任书记。
1924年6月,姚佐唐随李大钊、王荷波等5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姚佐唐在莫斯科与王荷波、罗章龙的合影成为他现存的唯一照片。1928年7月,30岁的姚佐唐被捕。他在狱中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于当年10月英勇就义。
《一把铁锤》改编自“风来满袖”的剧本《铁心向党》,全剧以生活情节和大段独白相结合的形式,再现姚佐唐从一名学徒走向革命道路直至英勇就义的光辉人生。该部微电影的学术顾问、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田崇雪介绍,取名《一把铁锤》,一是因为铁锤是铁路工人的主要工具,表明这件载入历史的事件发生在铁路,是工人们的愤而举锤催生了江苏革命的熊熊烈火;二是中国共产党党徽是以镰刀和锤头为图案组成的,片名寓意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一心向党。
剧中男一号姚佐唐由“风来满袖”扮演。“风来满袖”本名徐志东,自由职业者,擅长诗文,创办了“徐志摩图书馆”。第一次触影的“风来满袖”说,参与演出的几位演员都不是表演科班出身,但是大家都为姚佐唐的精神所感动。徐州积极组织精干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指导艺术创作,协调拍摄计划,以打造精品力作为目标,通过剧情式纪录片的形式复原姚佐唐的革命事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