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口修复、天池悬卧!园博园主题酒店主体封顶!
山高之处草木稀、岩壁陡峭、巨石裸露、怎想一池清泉带来醉人美景……在位于徐州吕梁山悬水湖边的园博园建设现场,一处“V”字型造形的主题天池酒店已巍然矗立在废弃多年的龟山采石宕口半山腰处,酒店与山体之间也即将引来一泓清水悬卧其中——这就是徐州园博园项目的主题天池酒店。宕口修复、天池悬卧成了这座酒店最大的特色,而采用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PC柱与钢梁采用成品钢套箍连接等四新技术打造智慧工地,又成了这一工程最大的亮点。
6月5日,记者在徐州市园博园看到,位于龟山采石宕口的主题天池酒店主体结构的封顶,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机电安装工程及精装、幕墙等工作。
主题酒店效果图
建筑与山体相融、织补宕口
龟山采石宕口位于徐州园博园的西南角,山体高度有百余米,由于是当年采石留下的宕口,山体几乎呈90度垂直切面,祼露的黄褐色的岩石错综嶙峋,寸草不生,已初具雏形的“V”字型主题天池酒店仿佛生长在岩壁之中。“宕口是天池的残缺,用建筑补齐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退台体型与倾斜的崖壁对话,简单的体量与隔壁的灵动相得益彰。”主题酒店的承建方,中建科技园博园项目技术负责人贺旭介绍,主题酒店的建造,不仅可以完成对龟山采石宕口的生态修复,也成为园博园建设的绝对亮点之一,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及园林造景手法的多层次融合,可以消除废弃宕口的地质灾害隐患,创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吕梁旅游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提升徐州市城市形象,成为全国宕口生态修复的又一典型亮点工程。
记者了解到,废石的再利用也成为绿色环保建设中的又一大亮点。开采出的废石一部分用于叠石处理,打造成一个中国式的松石园。利用地形,依山叠石,做到石中有花,花中有石,花石相兼,沿地起伏,创造既有文化内涵又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另一部分用于铺设台阶,与原有山体融合,践行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节约理念。
一泓天水悬卧其中
一泓天水悬卧其中
天池悬卧,和谐自然
据介绍,主题酒店共五层,高21.45米,其客房背崖向外,形成退台,恰巧消减采石宕口遗留下来的山体高差。在酒店周围,则围绕宕口地形,打造一处美丽的宕口花园。主题酒店的外墙壁上,留有高低错落的草木种植区,墙头向前探出,鞠躬致意,迎接每一位宾客。玻璃外头是依据山势逐级而上的宕口花园,从接待台螺旋而上便看到中厅,开阔视野,让你尽揽宕口花园美景。中厅的正前方设有一道水瀑,此水正是与悬空而建的天池相连通,缓缓而下,一泻千里。
整个主题酒店呈“V”字型,一泓天池悬卧于酒店与山体之间,水的那端还将建设一座时空隧道,穿过便是龟山山体北侧的宕口酒店。“我们在建设主题酒店时,场地东侧、西侧、北侧比邻崖壁,南侧临近山崖,无法形成环形施工临时道路,可供施工使用的现场场地狭小,如何合理组织建造部署是本项目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采访中,项目技术负责人贺旭说,主题酒店上方有约3100平方米蓄水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与酒店后期运营相关,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
主题酒店效果图
主题酒店效果图
四新技术打造智慧工地
据了解,主题酒店采用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柱与钢梁采用成品钢套箍连接,而预制柱、钢套箍的几何尺寸的偏差和现场柱网定位的累计偏差直接影响现场吊装作业进度,如何有效控制累计偏差是本项目的技术难点。项目技术负责人贺旭说,我们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将柱网按一比一放样,于外部将成品钢套箍、钢梁组成一榀,单元式吊装,解决了吊装难、工效低的问题,并逐步形成了相应QC成果及施工工法。
贺旭说,主题酒店在节约材料、节省人力方面也采取了新技术的应用。建设过程中梁采用钢梁,柱采用预制柱,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叠合板、PKⅢ板,钢筋桁架楼承板、PKⅢ板可做到免支撑,叠合板采用纵横间距2000×2000m的独立式钢支撑,这样累计可节约模板约14000平方米,节约木方约890立方米,节约钢管支撑架体约780吨。
在主题酒店的建设过程中,现浇独立柱立式钢模应用也成为整个工程新技术的一大亮色。立式钢模在园博园项目中运用于主题酒店天池区独立柱,共计28根。这种钢模板整体吊装,无须搭设操作架及支撑架,2-3人即可操作,不仅减少劳动力,还具有强度、刚度高、安全性高等特性。
新技术工艺的应用,提升了项目工程的进度与品质,参建单位的用心搭建,保障了项目的质量与安全,而织补和修复宕口,完成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生态修复,更是主题天池酒店最大的亮色。
徐报融媒记者:魏欣/文 刘霄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