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平台更坚实 协商更高效 服务更贴心

2021-06-1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6-1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马庄村2021年第一次协商议事会议。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时值初夏,万物繁盛,水木清华。

近日,马庄村农民乐团又有了新节目——《协商议事促振兴》在村中广泛传唱:“新时代新使命,政协搭台到基层,大家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村村行……协商关键要谨记,村民群众来提议,贴近生活重实际……”

作为全市第一批“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试点村,马庄村积极组建委员履职小组,搭建协商议事会议平台,构建协商议事运行机制、创新打造“1033工作法”“马上议”协商议事品牌,推动问题在协商中解决,矛盾在协商中化解,民心在协商中凝聚。坚守“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急事不过夜”的工作方针,两年多来,共开展村级协商议事会议17次,小组“马上议”、随时议25次,达成共识46项,推动问题解决43个,协商议事成果转化率超过93%,综合评价满意率超过97% 。

6月16日下午,在贾汪区大吴街道滨河公园内,三三两两的人们或散步,或跳舞,或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大家尽情享受在公园里的闲暇时光。而这里曾是一片散乱的黄沙、煤炭码头。2019年5月,大吴街道召开了第一次协商议事会议,商讨把码头改造成公园事宜,形成“增加群众休闲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滨河运动公园”的协商共识,于当年底建成开园。

而在潘安湖科教创新区,还有一家以商汇智、以智助商的“云智·商”协商议事工作平台,它设立在徐州恒盛智谷科技园区。为更好服务园区企业,2021年3月,恒盛智谷科技园按照有协商平台、有统一标识、有委员联系、有制度规范、有工作实效、有激励保障的“六有”要求,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依托智库云、利用科技云、实现共享云,逐步打响“云智·商”品牌,将协商议事融入为企业及员工的日常服务,做到“一企一议、一事一议、一议一策”。

……

这些都是贾汪区协商议事工作生动实践取得成果的缩影。

6月16日,全市“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观摩推进会首站走进贾汪,利用半天的时间,市政协委员们走进贾汪的乡镇街道、村落企业,对该区的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搭建、制度建设、协商议事效果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观摩考察。贾汪各地的特色做法和良好的实施效果,给观摩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以来,贾汪区政协不断放大“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效应,持续在做深做实做优上下功夫,协商议事平台支撑更加坚实、多方协商更加高效、服务群众更加贴心,走出了具有贾汪特色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民主实践之路。

变“有事不商量”

为“有事多商量”

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协商议事网络,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贯通的协商议事工作格局。

协商平台建在最前沿,实现有事就能议。推动协商纵向发力向一线拓展,横向发力向多领域覆盖,将平台延伸到事业单位、企业班组、村民小组、协会商会和产业链。截至目前,该区共建成协商议事室镇村两级146个、企事业单位17个、界别综合1个、行业协会商会5个、产业链1个、“简易版”平台35个。

协商力量配置最优化,实现有事高效议。精准匹配界别委员,根据镇村报备的协商议题,安排界别委员介入协商,为协商议事提供专业咨询和智力支持,让协商议事更加专业化,协商结果更加令群众信服。比如,在解决紫庄镇彭庄村115亩耕地可能抛荒问题中,安排农业农村界别委员、邀请农科院返乡能人参与协商,达成了土地流转共识。

协商氛围营造最浓厚,实现有事知道议。发挥马庄乐团优势,编创“协商促振兴”快板,编演协商议事小品,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增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的感染力,推动协商议事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全面转变。精心塑造协商议事文化,使有事多商量成为基层干群的行动自觉。今年1-5月份,贾汪区开展协商议事431次,参与数达6465人次,形成共识467个,推动解决问题378个,媒体报道108篇,进一步擦亮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贾汪品牌。

变“要我协商”

为“我要协商”

找准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结合点,紧扣大局、注重民生,做到协商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协商议事的主动性。

提高精准度,让协商议题更加惠民。贾汪区政协深度聚焦党政工作要事和民生改善实事广泛征集协商议题,通过线上线下征集、委员和群众荐题等方式,围绕土地流转、搬迁安置等群众关切的敏感问题征集议题76个,设计协商议事项目26个,达成协商共识39个。比如,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的“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区政协组织经济界、农业农村界委员和区地方金融局等利益相关方开展协商议事,达成共识并形成建议案。

注重实效性,让协商议事更加亲民。吸纳百姓名嘴、老党员、老政协、老乡贤等群众身边人参与到基层协商议事会,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民情熟、威望高、人缘好等优势,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儿”,推动协商由做群众工作向群众做工作转变。比如,马庄村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创新推出“马上议”“灯下议”协商形式,把协商议事会开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议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群众好生活、乡村大变化、经济快发展。

打造云智商,让协商渠道更加便民。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协商议事)工作指挥系统,用好“智慧政协”和“云”平台,丰富“随手拍”“现场议”等线上实时协商功能,实现掌上议事、线下解决、场内场外联动协商的生动局面。

变“有事来商量”

为“有事好商量”

贾汪区始终把“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作为持续提高协商议事质量的基本遵循,着力在民之所需上建言献策、在回应诉求上凝聚共识、在指导督导上提升效能。

推动政协委员重心下沉。建立挂钩结对联系工作制度,把19个界别218名委员下沉到各层级协商议事会,引导委员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和“四位一体”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去。

把准群众意愿诉求。主动回应民生关切,聚焦基层诉求量大、涉及面广和意见强烈的问题,在全区推广集体事大会议、组内事网格议、村民事灯下议,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急事不过夜。

提升协商工作质效。贾汪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协工作联络机制,建立镇(街道)政协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红绿灯”作用,以考核树导向,以考核促落实,全面提升协商工作水平,把“好事议好、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