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网络中国节•端午丨今日·端午

2021-06-1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6-1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粽子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既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又饱含着每一户平凡人家最直接的爱意表达。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来临,
带您了解徐州老味粽子如何制作,古徐州如何过端午。 

 
寻觅心中的“粽之味”
 
漫步在回龙窝的青石路上,这条三百多年的老街巷古韵悠长,承载着徐州几百年的市井烟火气,此时更是粽叶飘香。

在徐州,蛋糕烘焙领域里被称得上口感王位的颜值网红产品FOODLOVE,将古味双肉粽、双肉肠粽、双蜜枣粽、水晶豆沙棕、腊肉蛋黄高粽,都统统装进这盒“风物美粽”中。

半两糯米中安放下两颗金丝蜜枣,煮熟后口感层次分明,糯米发散出热乎乎的粽香。金丝蜜枣被热气呵软,甜味渗进糯米,每一口都是并不腻口的清爽与浓甜。

素白静雅的糯米和温柔回味的红豆,内里红豆沙细腻清甜,被温暖粽叶清香的糯米包裹。吸饱了水的红小豆在古法研磨技艺之下抹去棱角,变得细腻温柔。

将腌制好的四块腊肉与两个流油的微山湖蛋黄结合,咬一口肉香肆意,大写的满足感。弹糯的糯米被腊肉的汁水充分浸润,入口咸香而富有层次感。



巧制传统“香囊”
 
小时候过端午,总要戴上香囊。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屈原的《离骚》中有一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蓠、芷、秋兰都是香草的名字。

现如今,很少有人会在身上戴着小小的香囊。

武树设计的香包都变成了小粽子状、小尾巴状萌萌的香囊。无论是挂在家里还是作为礼物送人,都很可爱且又不失传统的美好寓意。

“因为年轻人喜欢特别一点的,所以我把香料换成了青年人喜欢的薰衣草、驱蚊草等。”武树说。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武树说。
 


徐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五月初五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对端午节的叫法也不同,徐州地区古时把端午节叫为天中节。

清同治年间徐州睢宁诗人陆荫培有首《端午》诗,记述当年徐州人过端午节的情况:

角黍满盘中,沿来自古风。佩囊粘艾绿,樽酒点榴红。

茧虎夸形似,花狮斗彩同。一年几佳节,欢喜是儿童。

 
包粽子

徐州地区传统粽子多是红枣、江米,传统形式为三角形。

民间老艺人兰庆芳先生,通过整理挖掘传统食品制作技艺,重现彭城“灌汤粽子”传统工艺。

据老人介绍,“灌汤粽子”的制作关键就在于“粽馅”的制作,馅如果太干,粽子煮好后糖汁会少,口感不好。如果馅太湿,在煮制过程中就会融化,变成一锅“甜饭”。制作“粽馅”首先要将炒好的花生、芝麻,还有青红丝、桂花、果仁、果脯等都进行搅碎,然后加入少许白糖、猪油搅拌。

 
吃“五红”

吃“五红”原来多在南方时兴,如今人口流动,徐州习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也兴起吃“五红”。

“五红”是指五种红颜色的食物,有的是苋菜、红萝卜、樱桃、红辣椒、鸭蛋,凭此祛除五毒,其实是借此补充营养、祛除湿沥。眼下几家菜市场,随着端午节的到来,五红菜畅销。
 
 
吃独头蒜

大蒜头是没有分瓣的蒜,蒜中的蒜素就没有分家,自然比分瓣蒜中所含蒜素更多,价格也高数倍。

独头蒜可以煮,或火烧,去除其辛辣味,不刺激肠胃,可以防治痢疾、蛔虫。在古医学典籍流传下来的疗法中,把独头蒜或捣烂或切片敷于患处,可以治疗肿痛、冻疮、肉刺、疖子、牙痛、毒虫叮咬等。
 
 
插艾条

早晨起来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徐州的艾,又名家艾、艾蒿,周围山上很多,以前都是上山去采割。现在市场街头会遇到贩卖的摊贩,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粽夏之时
半盏雄黄
愿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