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网络中国节•端午丨在粽香中品读端午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2021-06-14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1-06-14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中国地域宽广,虽然不同的地方,端午节的习俗略有不同,但是节气所依,情感所倚,天南地北,如出一辙。时代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粽香之中,却更该不忘历史,须牢记爱国之情。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自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楚国投身江水,悠悠历史已迭荡了2000余年。两千年来,勤劳朴实的华夏儿女,耕耘岁月,砥砺青春,几经融合,形成了极具民族和地域特点的文化内涵。如今,恰逢党的百年华诞,中华儿女立于祖国发展的大潮中,热血奔腾,不忘历史文化是走向复兴的法宝与武器。时岁悠长,演变的是苍苍历史,中华儿女应该在历史的车轮中寻找成功的方向,在文化的滥觞中氤氲爱国的情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承传统节日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一池活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仅是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是彰显民族气节,中华魂魄的铮铮傲骨。为国而歌,捐躯清流,九曲回肠,不改初衷的屈大夫;以身为谏,视死如归,明明浩目,期国久安的伍子胥;长歌当哭,悲痛欲绝,为父投江,孝感天地的曹娥,他们用生命为笔,在历史的史册上挥毫泼墨,留下了别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载体,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在端午文化中涵养家国情怀,凝聚民族精神,汇聚磅礴力量。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即是修心,心中有爱,才能施爱于人、于国,自古以来,家国之爱就是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陆游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何香凝说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从古至今,一批批爱国人士掏出肋骨,燃烧成火把,照亮了民族融合前进的大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成为传承中华精神文化的中坚力量,成为推进民族团结发展的催化剂与心灵纽带,推动祖国日新月异的大发展。

春光无限好,吾辈当自强。红绳飞舞,粽叶飘香。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不仅要以多种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热情,更要激励广大青年在节日中品读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涵养伟大的爱国情怀。在浓浓的端午韵味中让传统文化与爱国之情历久弥新,激荡出一波又一波的春潮。新时代的我们,享受着社会大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也承担着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时代呼吁我们要将爱国之情,凝成水、流成溪、交成河、汇成海,利用节日之契机,把屈原、伍子胥等忧国忧民忧天下的爱国情烙到每一颗年轻人的心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要传承端午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努力成为走进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赵建 王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