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网络中国节•端午丨传承端午节传统文化 做不负“粽”望的青年干部

2021-06-14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1-06-14  

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一年一度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一次在时序更替中来临。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和纪念,它不仅传承了历史、传播了文化,而且更是通过这种节日,让一代代中国人民秉持了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和始终如一的民族情感。我们在品味粽子的同时,也要做一名不负“粽”望的青年干部。

传承历史文化,用无私奉献精神铸本塑魂。“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可以说,这首歌谣为端午节蕴含的文化元素做了最好的主脚。每逢到了端午节,虽然东西南北方的饮食文化有很大差异,但无论东西南北,在吃的方面,无一例外都会在这一天选择吃粽子,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人们在吃粽子的时候往往是先闻到它独特的箬香味,而在品味时又时常忽略了那一片片青色的箬叶。无私奉献始终是共产党员不变的本色,青年干部要有箬叶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找准位置实现价值,放低心态、摆正位置、俯下身子,做到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

领悟家国情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本清源。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有纪念屈原说,有纪念伍子胥说,还有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端午节发轫于忧国忧民、投江而死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也因此被视为屈原投江的受难日、缅怀屈原的纪念日,正可谓是“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由此足见人们对屈原的喜爱,对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家国情怀的继承和发扬。吃粽子时我们会发现,无论馅料是什么,都不会改变糯米团纯净的白,甜糯可口的香。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始终保持不变的作风,我们要像糯米团一样洁白如玉,要洁身自好,不贪不占,清白做人,干净干事。青年干部要坚守理想信念,常怀律己之心,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以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彰显文化自信,用勇于创新精神强心固体。表面上看,端午节似乎只是一个民俗节日,但其实这个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其他节日所无可替代的深刻意义。它是描绘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端午节是形塑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只有从端午文化中洞看历史,从传统节日中走向未来,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形成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而凝聚起更为广泛的民族共识和复兴伟力,汇聚起同心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青年干部要勇于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上下求索、开拓进取。要立足本职工作,建立前瞻性、创新性的工作思维,以全新的视角、敏锐的眼光看问题、想事情。要在工作中摸索经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丰富的经验中不断创新,与时代同步,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做一名乐于奉献、清正廉洁、勇于创新的“粽子”,在最好的年纪,不负韶华,不负“粽”望。(文:罗子超,图: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