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让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

2021-06-0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6-0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魏宁 通讯员 王媛

近年来,泉山区把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以系统集成理念创新搭建金融服务、政府担保、共享共赢、资本运作“四大平台”,助力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截至2020年底,全区中小企业增至27000多家,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0%以上,走出一条金融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泉山路径”。

让融资渠道更畅通

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成功引进苏北首家科技银行,组建全市首个科技服务业产业基金,在全市首家设立1亿元的“企业发展资金池”……

泉山区进一步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制定出台“招金引银”考核激励机制,持续加大金融机构招引力度,统筹抓好产业基金、创投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融资租赁、技术产权交易等相关中介机构引进培育。

泉山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李道才介绍说,针对新冠疫情影响,该区设立2亿元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在全市首批推出“线上银企对接会”,协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开通“融资绿色通道”,以精准高效金融服务多渠道助力企业发展。

2020年初,徐州爱客来超级市场连锁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面临产品积压、资金回笼慢等问题,企业运作一度出现困难。得知情况后,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第一时间协调邮储银行徐州分行、江苏银行徐州分行和铜山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切实为企业及时解决实际困难。铜山农商行于当年4月份给该公司授信300万元,加上企业自筹资金,全部用于现款采购民生商品,确保疫情期间米面粮油、蔬菜肉食不间断供应。“这笔资金帮了企业大忙,让陷入困境的企业渡过了难关。”公司董事长钱忠民说。

据介绍,仅2020年,泉山区通过线上“银企对接”和线下银企对接活动,帮助107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2.6亿元;辖区内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52笔、担保金额6.15亿元。通过区级综合金融服务协调机制,中小企业新增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让融资门槛再降低

2020年,江苏支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几个月处于无收入状态,流动资金紧张。去年,在该企业担保到期前,徐州淮海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决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在企业收入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依然为其提供担保,并维持原额度。同时,多次与贷款银行进行沟通,确保放款顺利完成。

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泉山区创新建立“银企导流、风险共担、政府增信、专员服务”四项机制,与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该区与新盛公司合作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的徐州淮海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在全市首家率先推出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对单户在保余额5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代偿,由担保公司、贷款银行、省再担保公司、区财政按6:2:1:1的比例分担,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签订风险分担协议,先后为110余家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通过加大金融机构招引力度,目前辖区集聚银行21家、证券公司7家、创投公司16家、基金公司7家、融资租赁和知识产权交易机构21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2家,组织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达3142家,探索构建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业态丰富、功能齐备、市场化运作的金融服务体系。

让融资空间再拓展

在全市率先制定《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及场外市场挂牌融资的实施意见》,定期召开“新三板”培训会,及时发布“新三板”相关政策和动态信息,建立企业直接融资联系人制度,采取个性化辅导方式。推动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零距离接触,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市场化融资。区财政对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及主办券商分别给予85万元、15万元奖励,以真金白银政策资金,支持企业进行股权融资。

2020年新三板挂牌的江苏第一工业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在主营板块上实现了业务的拓展和延伸,取得了较优的经营业绩和成果。2020年公司克服疫情影响逆流而上,实现营业收入 7412 万元,较上年增长了 23.07%。同时该公司完成了定向增资1000万元,计划在今明两年冲击创新层和精选层。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双向发力,目前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场外资本市场均在泉山区设立分支机构,全区“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54家,挂牌企业数量全市第一。

该区还创新推行金融信息直通车,定期梳理各大银行及辖区担保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面向中小企业的相关业务、特色信贷产品,以及省、市融资相关政策信息汇编成册印发辖区企业。创新推行联系企业“五制工作法”“百名局长联百企”等服务机制,鼓励关联企业抱团发展,组建区级产业联盟14家。

区委研究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张仕宝介绍,泉山区通过搭建金融服务、政府担保、共享共赢、资本运作“四大平台”,探索形成发展普惠金融的相关机制,有力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各地打造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