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徐州经开区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2021-06-0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6-0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王正喜 通讯员 孟庆辉

6月1日,记者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书院东侧看到,一座四方四正的漂亮玻璃房倍显神秘,它就是“城市云计算中心”中科曙光的核芯所在——硅立方。中科曙光入驻经开区软件园后,不但助力提升徐州智能制造水平,而且通过复制中科曙光在全国积累多年的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和经济发展三大类型数百种应用,不仅满足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应用服务,还以徐州为服务输出中心,向淮海经济区其它城市提供多种应用服务,让“云计算”变身“助推器”,推动“智慧产业”更快更多聚集。

今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构建“1335”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紧盯数字“新富矿”,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以协同化的智慧政务、精细化的智慧治理、便捷化的智慧生活、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为重点,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融合带动战略,释放信息生产力,刷新产业生态,数字经济正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1—4月,全区规上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四成以上,走出了创新绿色发展新路子。

■数字经济

让产业体系更现代

近两年来,徐州经开区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战略定位,抢先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奋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着力建设产城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区域性数字经济发展引领示范区、科技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区。

工业互联网方面,先后培育了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赛摩智能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两家企业均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特别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去年度再次获评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徐工机械网络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基于全价值链运营增值的企业大数据创新和应用项目,分别获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徐州重型、徐工矿业机械等企业正在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两化融合方面,着力强化信息技术在企业业务全流程、产品生命全周期和产业全价值链中的广泛应用,围绕“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等方面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实现飞跃。截至目前,先后获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6家,五星级上云企业14家、四星级16家、三星级32家。

智能制造方面,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大力开展关键工序自动化、无人化等为核心的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先后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家,省示范智能车间28个,省示范智能工厂3家,省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其中徐工重型围绕智能工厂建设,实现了智能设备全部联网,对制造过程实行实时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决策,大量使用焊接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化涂装线以及装配线等设备,智能化生产设备占比超过90%,进行核心信息系统平台的深度集成,为同行业智能制造建设树立了标杆,有效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离散型智能制造发展。

■数字城市

让功能品质更完善

徐州经开区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全面加强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加快构建“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努力让开发区更聪明、更智慧,建设技术引领、应用丰富、治理智慧的高品质国家级开发区园。

智慧城市方面,陆续开发建设了“网格化”“一码通”“金龙湖绿网”“城市生命线”“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一批信息化平台,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应急指挥、项目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同时,中科曙光云计算集团、中科曙光南京研究院联合出资成立了徐州城市云计算有限公司,并在开发区投资建设了云计算中心。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开发区还有万邦云健康、恩华好欣晴、昂内斯电力安全托管、徐工智联等互联网平台,以及吉家宠物、米欧米拉、云锦絮棉等一批电商企业。

做大融合开放的信息服务。积极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提高大数据基础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数据应用空间,挖掘各行业数据资源的价值,打造贯穿全产业链、具有较强辐射和吸纳能力的淮海经济区大数据发展生态体系。依托徐州云计算中心,探索建立安全高效的数据流动机制,建设信息服务开放合作的“连接器”和“数字丝路”的枢纽口岸。优先发展与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等融合度高、国际合作性强的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离岸信息服务等产业,增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区块链、边缘计算等的研发应用,支持高端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数据增值服务。

构建智慧城市开发区样板。工作重心由条线业务平台向建设统一政务门户和综合指挥系统转移,由提升行政办公效率向惠企、便民、完善新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大力创新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城市固废实现源头管控智能化,打造天上有“云”(云计算)、地下有“格”(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城市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充分运用大数据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政务服务、医疗等重点领域推进智慧应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市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围绕理念创新、流程创新、方式创新和应用创新,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以“不见面审批”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