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曲表现党史人物,入脑入心”
◎文/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忧家国才知责任重,怀信仰才能把责任担……”5月20日下午,现代梆子戏《曙光》中吴亚鲁铿锵的徐州梆子唱腔在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大礼堂响起,全场观众入神地听着熟悉的地方戏剧,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
这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情景党课感动了全场,在历时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收获阵阵掌声。
除了现场的观众,此前一天,徐报融媒通过徐州发布等平台,通报了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全市党员准时收看直播的消息,当天演出结束后,仅汉风号APP平台的点击量达数万人次。
《曙光》讲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共产党员吴亚鲁奉组织之命在徐州筹备建立团支部、党支部。他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武装,深入青年学生中宣传党的思想,与封建学阀展开激烈交锋。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吴亚鲁、苏同仁等人终于在徐州完成使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吴亚鲁是徐州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人,1923年受党组织派遣,在徐州以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为主要活动阵地(现彭城壹号),开展地方革命活动,于1924年组织成立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组织成立徐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徐州支部。吴亚鲁1927年离开徐州,1939年在“平江惨案”中牺牲。
对于这部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原型、全部启用年轻演员担纲主演的红色戏剧,江苏省梆子剧院院长燕凌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剧院深入挖掘党在徐州的浴血奋斗史,提出了‘学党史、演红剧、守初心、育新人’,目的是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传承弘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饰演主角吴亚鲁的青年演员、“90后”冯强说:“这次演出是我难得的成长机会,通过排演这部戏,让我们青年人感受到先辈身上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希望我们的演出能够让观众朋友们永远记住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情景式、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用地方戏曲形式,艺术地表现徐州党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形象可感,入脑入心,是一堂生动的艺术党课。”从事多年戏剧研究工作的雷增虎对新创梆子戏《曙光》赞道。
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说:“《曙光》植根于徐州这片革命沃土,取材于徐州真实的革命历史故事,使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更富有原真性和生命力。”
“90”后党员褚浩说:“全剧情节跌宕起伏,表演细腻传神,通过这次情景党课的学习,更是让我们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观众赵艳华表示:“通过观看情景党课《曙光》,在演出中接受了精神的洗礼教育,从历史中感悟到党员初心使命,激励自己要守正创新,学好党史必修课,用好党史营养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