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18年来,他们是如何破浪逐梦“南湖之春”的?
五月的南湖,万物生长,一片欣欣向荣。
2021年5月21日,“南湖之春”第三届国际经贸洽谈会正式启幕,南湖区再次进入“高光时刻”。人才路演、招商推介、项目签约……智力与资本再一次汇聚南湖之畔。
“南湖之春”始于2003年。十八年来,活动逐渐提档升级,从“文化经贸活动”到“国际经贸洽谈会”,在不断蝶变跃升中,“南湖之春”办会思路愈加清晰,成为南湖区扩大对外开放、招大引强、招才引智的重要载体。
“南湖之春”举办地南湖区,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肩负“首善之区”使命,正一步步迈向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产业发展的高端,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向往之地。
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格局,始终走在前列的南湖区从未止步。一个又一个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创新故事在这里上演,一段又一段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传奇不断继续。
长风破浪会有时,南湖逐梦正当时。在“红船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南湖区将以昂扬的姿态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首善精彩。
“春”风又绿江南岸
十八年来,南湖区以“春”之名,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又是一年春来到,“南湖之春”第三届国际经贸洽谈会盛大开启。今年,“南湖之春”在以往成功办会的基础上强势升级品牌动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快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加大重大项目引进力度,全面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云路演”、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共谋发展、招商推介、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本届国际经贸洽谈会以“启航新征程 蝶变新南湖”为主题,将有一大批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等多个领域,产业项目总投资超243亿元。此外,本次大会还签约1个380亿元的重大基金项目。在会上,南湖区还将举行投资环境推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荣誉市民颁证、专家主旨演讲等活动,借助“南湖之春”的对外开放平台,集聚更旺盛的人气。
除了主会场活动外,还将开展湘家荡人才星天地首批项目入驻仪式、电商SaaS峰会、嘉兴科技城&平谦国际招商推介、“嘉人回嘉”海外留学生专场招聘、“海纳四方英才·赋能数字经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会、解放街道芦席汇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新兴街道产业园上海推介交流、南湖天地开业仪式等一系列分会场活动。
十八年磨一剑,“南湖之春”创办于2003年。当时,面对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集聚度低的发展现状,南湖区作出战略性部署,提出了“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开创性地打造了“南湖之春”这一活动品牌,使之成为南湖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十余年来,“南湖之春”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成为南湖区招大引强的重要阵地,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的入驻,南湖区掀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余年来,南湖区从薄弱的工业基础走出,努力向“工业强区”迈进,201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以数字经济为引领,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齐头并进。
“十三五”以来,南湖区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工作始终,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G60科创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不断激发制造业新动能新活力新优势。
2019年5月10日,主题为“扩大高水平开放、汇聚高素质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届“南湖之春”国际经贸洽谈会在南湖区举行,“南湖之春”迎来了升级版。45个高质量的内外资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其中外资项目14个,内资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
2020年5月20日,南湖区举行了“南湖之春”第二届国际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更加突出高质量,共签约引进项目52个,总投资近340亿元,涉及数字经济、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外资项目中一半以上是超亿美元项目,内资项目中有5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南湖之春”在不断蝶变跃升中,聚合人才、项目、资本,创造了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范本,结出了丰硕成果。
万紫千红总是“春”
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如今的南湖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呼应着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命题,在百花齐放中,勾勒出一幅经济发展的登高图。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近年来,南湖区委、区政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攻坚年”行动,召开人才科技创新大会,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在全省先行先试“双创券”通兑通用等一系列举措,科技创新成为南湖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湖区加快构建“2+2+X”科技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老两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成功引进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新两院”,相继引培了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一批站在产业前沿的高端科研平台纷纷落户南湖区。
在创新平台有力推进的同时,南湖区还成功创建了浙江南湖人才创业园、浙江嘉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全省第二个)两大省级人才平台。“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育顶尖人才51人、国家级高端人才160人、省级高端人才100人。
近年来,南湖区着力打造“1341”新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南湖区全面接轨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更多大项目、优质项目落户。
自2019年南湖区成功引进首个百亿项目——中晶大硅片项目以来,又引进了敏华未来工厂、亚瑟医药、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3个百亿项目,此外,南湖区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命健康、科技服务、股权基金、文化创意等7大百亿级产业正加快腾飞,锻造南湖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瞄准未来,“数字南湖”越来越有辨识度,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去年2月,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南湖区第6家上市公司。
在2020年度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南湖区列全省第九位,保持嘉兴市首位,去年底还被列入了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名单。接下来,南湖区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拥抱新业态、新技术,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
“春”色满园关不住
在沉淀和淬炼中,“南湖之春”见证了南湖区跨越发展。2019年,“南湖之春”升级为“南湖之春”国际经贸洽谈会,更加突出了全球化、国际化视野,展现出立足长三角、面向全世界的高质量发展信心和决心。
在南湖区委书记朱苗看来,这样的信心和决心源自于南湖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业基因、源自于南湖区厚植着成就梦想的创新沃土、源自于南湖区面临着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南湖区正站在城市跨越发展的历史节点,面对庆祝建党百年的铿锵脚步,迎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大潮,南湖区将乘势而上、全力奔跑。
目前,南湖区有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方遍布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实绩企业700多家,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贸易往来。
有什么样的平台,就有什么样的项目。今年以来,南湖区继续深入推进百亿平台提升,着力壮大提升“2+2”模式的四大百亿级平台,即以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科技城)和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嘉兴工业园区)为核心的2个百亿级主平台,推进大产业、大项目向大平台集聚,不断提升区域承载力,释放发展新动能。
区域的发展,关键在投资,核心是项目。2021年,南湖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1341”产业体系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今年初以来,南湖区招商引资突出招大引强,坚持优中选优高质量发展。
“一把手”冲在招商引资一线,多部门“组团”为企业破难。今年刚开年,南湖区招商引资就谋定抓早、抓实、抓细,不仅是区主要领导,各镇、街道、园区党政“一把手”也纷纷冲在招商引资一线。对大项目,南湖区给予土地点供保障,在资源供给上进行倾斜,多部门“组团”破难,针对问题一对一服务,让招商成为最能展现奋斗激情的战场,努力引回更多的“金凤凰”,通过“店小二”式服务,建立投资项目全程服务体系,为投资者营造优质创业环境。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南湖区抢前抓早积极谋划招商引资,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推动重大项目洽谈、签约项目服务等工作,积极通过“云对话”“云沟通”“云签约”等,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创造性地推进“云招商”。疫情防控期间,南湖区改变传统“面对面”招商模式为“屏对屏”沟通方式,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深入洽谈。为了助推在谈项目早落地,南湖区及时开启“云签约”,变“见面签”为“在线签”“邮寄签”,实现跨区域、跨城市“零距离”交流。
今年1至4月,南湖区完成招大引强17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7个、世界500强5个、国际行业龙头4个、培育本土跨国1个),总量和年度任务完成率均列全市第1。新增工业用地备案投资额完成67.6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备案内资工业项目26个(其中10亿元以上备案内资项目5个,20亿元以上1个),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2.7%、86.7%,项目总量和完成进度均列全市第1。
“春”风送暖入屠苏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政府的优质服务如春风送暖。
近年来,南湖区坚持以“环境最优”比齐“红船最红”的政治站位,秉持这片红色土地孕育的首创基因,全力推进全国一流、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建设,打造“红船领航 一流营商”金名片,以高质量发展争当“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
2020年5月,国脉研究院发布《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南湖区入围长三角营商环境便利度区县前十。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浙江省企业形象研究会等发布的浙江省90个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南湖区入围浙江省营商环境卓越县(市、区)。
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高效的政务服务。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近两年来,南湖区推出了“最多跑一次”等一系列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去年,南湖区在全省乃至全国首推了全科“无差别”集成审批服务和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审批平均少跑7次、3.9个窗口,许可证书平均减少1.8个,审批时间比法定期限缩短94.3%,企业开办时间比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估的国内水平提速93%以上。
南湖区升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2021年3月,南湖区牵头举办长三角双创示范联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发布会,南湖、杨浦、镇海三地长三角双创联盟城市发布政务通办成果;南湖、相城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南翼和北翼代表签订《政务服务合作意向书》,两地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基础,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跨省政务服务窗口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
此外,南湖区还采取众多举措,全方位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如不断深化红色代办服务,并将这项工作提升到“金牌服务”,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让项目审批平均提速25%。以优化营商服务环境为根本目标,逐步完善项目主体联系工作机制,实施对重大项目的全流程跟踪服务以及月度项目现场推进会制度。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提升平台载体能级。推行“惠企帮扶”行动,为企业解决融资、技术改造、企业上云等难题。深入开展“三服务”走访调研活动,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
为了全力优化人才创新环境,南湖区出台《南湖区激励企业引才育才实施办法》《南湖区技能人才培育扶持实施办法(试行)》等人才新政。创新开展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全省首创“人才e点通”云平台,全省首推“南湖人才码”,实现各层次人才和人才企业的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掌办全覆盖。
如今,“南湖之春”再次开启,“南湖故事”将续写精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已经擘画,南湖区将高水平打造全国科技与产业双联动典范区、长三角高新制造集聚区、浙江新智造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南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