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需要硬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当前,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身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关键是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硬作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用真情实感温暖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红军长征中“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深厚的人民情怀。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多到城市社区、镇村一线去跑一跑,走进千家万户,走上田间地头,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这比坐在办公室里看一百份材料、听一百次汇报、打一百次电话都要丰富得多、生动得多、有效得多。有了这样沉下去、走下去的“面对面”“心连心”,有了能够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真感情、真担当,这种真情实感又怎能不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就在身边。
用真抓实干服务群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印刻在旗帜上。当前,需要基层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民生工作很多,比如群众就业创业、城市建设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社会安全稳定,等等。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更”要求,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思路,注重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大力兴办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困难事、烦心事,既立足眼前解决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民生领域的现代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真绩实效回报群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干了实事,有没有实际成效,老百姓心里都会有杆秤。实际上,用真绩实效回报广大人民群众,本身也是对基层党员干部自身最好的回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是应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不说假话空话,不玩数字游戏,敢于挤干绩效中的水分。同时,对于干了哪些实事、干得效果怎么样,也需要扎下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个环节都可以组织群众监督和评议,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避免“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好成绩、硬实绩。(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