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称简《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包括10章,共74条,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显然,该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于各地各部门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促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出实招,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要坚持产业优化,打好“产业升级拳”,在转型升级上动实劲。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产业培植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做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休闲农场、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让农村产业发展愿望变成现实。
要坚持生态优先,打好“生态保护拳”,在绿色发展上求实效。坚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开展农村五水共治、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要坚持人才支撑,打好“人才培养拳”,在智力支持上下真功。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成功本土企业家、退伍老战士等回乡发展创业。要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谋划,齐心协力,常抓不懈,扎实苦干。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群众更多更公平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罗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