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帮扶残疾朋友家门口就业

2021-05-0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5-0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在鼓楼区创办了13家残疾人之家,她和同事经常来看望和指导。 徐报融媒记者 周杰 摄

◎徐报融媒记者 王岩

人间四月,春意盎然,鼓楼区八里康馨残疾人之家里,一片繁忙景象:十几位残疾妇女围坐一起,专心制作着亚克力相片抽插槽。抹胶、盖片、封边……40岁的唐风雨双手灵巧,一气呵成,她笑称,自己现在已是“熟练工”,靠着在残疾人之家做流水线的活儿,每天可以挣六七十元,既能照顾身体不好的公婆,又能增加收入补贴家用,“这都得感谢赵总,让我们这些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靠着自身努力也能打工赚钱。”

唐风雨要感谢的赵总,就是鼓楼区政协委员、鼓楼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鼓楼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主任、江苏丹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丹。

39岁的赵丹,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却凭借毅力与智慧成功创业,成立公司,为下岗职工、残疾人提供培训、就业机会,获得了“江苏省自强模范”“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今年又荣获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荆棘相随,直面人生逆境

眼前的赵丹,一身黑色西装,利索的齐耳短发,自信又干练。谈起以往的种种经历磨难,赵丹一笑释然,她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恩”。

赵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1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这对于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沉默寡言而又坚强的父亲抱着她哭了一夜,第二天头发全白了。父母省吃俭用,带她到处求医,风雨无阻。7岁那年,报名上小学,赵丹因为身体残疾被多次拒收,父母多方奔走,锲而不舍,终以诚意打动校方,赵丹得以被录取。

父母的拳拳爱意和不离不弃,成为赵丹披荆斩棘、奋力逐梦的动力,也在她心中埋下了“感恩”的种子。大学期间,赵丹发过传单、卖过报纸、干过促销,虽然常被拒绝,却越挫越勇。大二那年,一家卖方便面的食品公司向她抛来了“橄榄枝”,给了她一份促销产品的工作机会。赵丹倍感珍惜,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个周六、周日,她都风雨无阻地出现在促销的街头,从早9点到晚7点,一站就是一天。这对下肢有残疾的赵丹来说,着实不是一件易事。更有一次,大雪纷飞的寒冬,别人都是窝在超市里促销,而赵丹为了提高销售额,撑伞站在超市外的街边促销了一整天,扯着嗓子卖力吆喝推销。没想到当天她的销售额居然创下该片区历史最好业绩,获得了公司的表彰。“一天下来又冷又累,腿像灌了铅,抬都抬不起来。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给我工作机会的公司失望,我得对得起公司给的日薪!”

脚踏实地,事业日益红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靠着这股坚强的韧劲和不服输的倔劲,赵丹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变得越来越强大。

2005年赵丹会计本科毕业,父母担心她在求职时受到伤害,提前给她找好了工作,但被她拒绝了。她想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让父母以她为傲。毕业后,赵丹在一家私企做了两年会计,她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踏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老板和客户的尊重与信任。

2007年5月赵丹辞职,带着对社会粗浅的认知和刚发的780元工资开启了她的创业之路。创业初期,她主要为客户提供工商注册、代理记账等服务,那段时间,赵丹常常每天工作到夜里3点多钟。

只要接了客户,哪怕在注册、代账的过程中,政策有变动导致费用增加,赵丹宁肯自己往里贴钱也不告诉客户,“自己亏一点无所谓,不能让客户的利益受损”。这是她始终秉承的服务理念,正是因为对客户的负责和真诚,赵丹的事业越做越红火。

2014年5月,赵丹注册成立了江苏丹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税务筹划、人事代理业务,同时为大量下岗职工、残疾人、待业大学生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2016年12月,江苏丹信公司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2017年,帮助78家企业成功挂牌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如今,公司有5个核心事业部、40多名专业人员服务于2700多家中小微企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优质专业的服务,赢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客户的信赖,公司先后获得徐州市先进集体、鼓楼区区域交易市场挂牌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精准帮扶,营造温暖港湾

作为残疾群体的一员,对于残疾人就业困难赵丹感同身受,“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最大的心愿;能为他们提供培训、就业机会,使之自食其力是我最大的满足。”

2019年11月,在市、鼓楼区残联的支持下,赵丹成立了鼓楼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这是全市首家为残疾人调配就业岗位的专业助残机构,下辖13家“残疾人之家”。

记者看到,在调配中心门前的玻璃橱窗里,张贴着十余家企业的用工信息,其中不乏宜家、大润发、宗申、海尔工贸、娃哈哈这样的知名企业,所提供岗位囊括了理货、配货、会计、流水线操作工等各种工种。

“我们对残疾人的就业帮扶分为三个层次。”赵丹说,“对于有专业有技能的残疾人,采取直接向企业推荐的方法,精准匹配就业岗位;对于行动不便、学历不高的残疾人,我们从企业接来流水线的活儿,放到残疾人之家,让他们和家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我们公司和27家有党支部的企业联合,党员志愿者对残疾群众进行一对一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唐风雨就是赵丹公司帮扶的众多残疾人中的一员。她自幼残疾,丈夫又双目失明,高龄的公婆还卧病在床。本来靠着政府救济拮据度日的她,得知家门口的残疾人之家有了帮扶残疾人就业的“流水线”,不仅能挣钱还包一顿午饭,便和嫂子李艳一起来打工。如今,妯娌俩的技术日益娴熟,每人的薪酬从一天三四十元涨到了六七十元,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残疾人到企业就业,其实也是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因为国家有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而很多企业并不了解。”赵丹说,她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一手托两头,在企业和残疾人之间架起一座双赢的“连心桥”, 形成“企业—调配中心—残疾人之家”新型服务模式。

据了解,自调配中心成立以来,联合50余家企业组建联盟,服务覆盖13个残疾人之家3000多名残疾群众;联系70多家企业,先后组织500多名残疾朋友参加面试,178人成功签订劳动合同。目前,有近800名残疾人在调配中心进行求职登记备案。

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创业成功后的赵丹,为公益事业投入了很多爱心。她曾连续3年捐助贫困家庭25户;两次捐助困难儿童共50名;公司还经常组织员工及合作企业去徐州市儿童福利院、特困家庭帮扶慰问。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赵丹连续40多天值守在社区,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宣传防疫知识;她带领残疾朋友开着车跑了半个徐州城,终于在一家药店买到了100个N95口罩、40斤酒精、20个护目镜,送到一线环卫工人手中,并为战斗在一线的女同志赠送了中药包和鲜花。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把帮助残疾人就业当成事业一直坚持下去。”赵丹坚信:心怀感恩,脚踏实地,风雨过后必能迎来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