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

从3米高梯子上摔下 股骨颈骨折错位

2021-04-23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4-23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徐报融媒记者 晏菲 通讯员 王竹玉

躺在当地卫生院急诊病床上的李先生因为疼痛几乎听不进去医生说的话。但是他清楚地听到医生对其家人说:“去徐州仁慈医院看看,应该还有救。”

1小时前,33岁的李先生干活时不慎从3米高梯子上摔落。当地卫生院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断端错位”,建议转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错位基本的治疗方案就是髋关节置换手术。但李先生只有33岁,他和家人希望尽量保住髋关节。

仁慈医院关节科、运动医学科主任张传开给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医疗团队术前讨论认为,虽然骨折移位让患者存在较大股骨头坏死风险,但考虑患者年轻,而人工关节置换后续可能存在较大磨损、松动等二次换髋翻修风险,股骨颈复位保髋治疗更为适合李先生的病情。虽然这意味着医疗团队将面临的技术难度更大,但为了患者的顺利康复,大家毅然决定迎难而上。医疗团队认为李先生的各项指征符合保住髋关节的手术指征,可以使用天玑骨科机器人对其进行股骨颈骨折复位手术。

张传开告诉李先生股骨颈骨折分为年轻患者的高能量损伤和老年患者的低能量损伤。前者一般移位明显,考虑到年龄因素保髋治疗尤为重要;后者对于没有移位的低能量损伤,保髋治疗也是首选。李先生的手术是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三大因素——微创解剖复位、精准螺钉固定、合理的功能锻炼。传统骨科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难度高,需要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患者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尤其是置钉位置,需要借助C型臂反复透视,依靠医生的空间想象和徒手操作确定螺钉置入方向,往往无法实现精确定位。采用机器人手术,定位、置钉更加精准,让手术医生有了“透视眼”,做到了“指哪打哪”。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借助天玑,仁慈医院关节科、运动医学科摸索出一套股骨颈微创复位的核心技术方法,较传统切开复位有着无须做额外切口、出血少、股骨头血供影响小等优势。通过特殊器械的推、顶、提、拉,实现闭合经皮解剖复位,再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术中精准三维空间定位,做到精准的螺钉三角形固定。

张传开、郝亮、闫成尚医生团队为患者进行骨科机器人导航下股骨颈骨折复位手术。患者被推进手术室,麻醉、连接机器人导航装置、术中C型臂透视、手法复位后,在天玑导航下精准置入三枚空心螺钉进行骨折内固定,C型臂透视显示:螺钉位置与术前规划一致,固定效果可靠。手术仅花了50分钟,一气呵成,非常成功。术中出血量仅10毫升,手术创口仅1厘米,术后几乎感觉不到疼。术后影像显示手术误差小于0.2毫米,股骨头的血供良好,患者和家属都挺满意。患者术后1天即在医师指导下开展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两天后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