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寻访抗战时期的湖西“小延安” 依靠历史“红” 发展生态“绿”革命老村的幸福变迁

2021-04-1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孟欢
2021-04-1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一个普通的农家院,一座朴实的土坯房,一张朴素的四方桌……八十一年前,这里曾经是中共丰县县委办公地,有“湖西小延安,红色张后屯”的美誉。近日,徐报融媒“寻访红色印记”采访组来到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在这红色村庄里寻访红色印记,追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这个革命老村的幸福变迁。

湖西“小延安”,红色张后屯

八十多年风雨岁月,八十多年斗转星移。红色记忆依然镌刻在人们心底,红色文化依然在这里焕发勃勃生机。漫步在张后屯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雕塑、生动形象的标语、淳朴民风的墙画、朴拙厚重的农具……仿佛把思绪瞬间拉回到那段艰苦朴素的抗战年代,让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后辈接受红色洗礼。

张后屯村肇始于明初,为丰县古村落之一。据张氏族谱记载:张后屯张氏一支原籍安徽凤阳定远,元末明初,张氏始祖随朱元璋起兵,屡建战功,封世袭千户于徐州西北一带,张氏族人荫祖宗之功迁居于此名张屯。世代族居于此20余代,民风淳朴,崇文尚礼。后田、吴、朱诸姓集聚,和睦共生。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中共丰县县委办公地,有“湖西小延安,红色张后屯”的美誉。

丰县首羡镇曾是湖西革命老区的中心区,境内有湖西秘密交通线和崔庄战斗、王堂战斗、李药铺地道战、县委旧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一大批红色资源。从镇政府驱车西行3公里,便来到该镇张后屯村。在村中,记者见到了重修的丰县县委旧址,一个苏北普通的农家院里,正房、西厢房改造成了一个红色广场,仅留下一栋黄色的东厢房,室内布置简单,都是当时的老件,这里就是当年丰县革命先辈在这儿从事革命工作的地方。

中共丰县县委旧址

张后屯村铭记的红色记忆

“湖西革命根据地不仅能控制着徐州、济宁、菏泽、商丘等地的日军,而且它还控制着陇海路和津浦路的交通咽喉地带,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丰县首任县委书记是沛县人赵淘,1931年5月在丰县的凤鸣塔下成立了中共丰县县委。”湖西历史文化的首羡镇文化站站长刘艳明在丰县老县委旧址前热情地介绍道,1940年8月,根据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苏鲁豫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共丰北委员会,驻地就设在当时张后屯村吴正运家的东屋里。之后丰县县委葛步海同志曾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两度任丰县县委书记,在张后屯一带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带头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当年吴正运老人妻子张素英,经常给八路军将士做饭、洗衣,吴正运自己为八路军站岗放哨。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直到抗战结束,村里人也不知道这里曾是中共县委所在地。

中共丰县县委旧址陈列馆

青年时期葛步海带领县委在张后屯村这个地方开展革命斗争,为湖西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葛步海先后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驻捷克斯洛伐克的参赞、驻乌干达大使。在张后屯村丰县县委旧址陈列馆里,葛步海夫妇俩留下的一张照片和他出席递交国书仪式时曾穿过的中山装,见证了和房东一家结下的战斗友谊。

抓住乡村振兴机遇 带动绿色生态发展

近年来,张后屯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重大机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传承红色文化、延续红色基因为突破口,注重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红色乡村建设带动绿色生态发展,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成为首批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近期又通过省特色田园乡村验收。

“这几年,通过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村容村貌不断更新变化。地道遗址景区既有体验区又有互动区,让更多的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体会革命年代的红色岁月。”刘艳明告诉记者

为增强发展后劲,徐州丰县张后屯还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突出“红色文化、绿色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

种植大户吴德锋便是该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带头人。2018年,原本在安徽承包了千亩土地种植大蒜的他,看到家乡红色旅游搞得有声有色,人气很旺,便决定返乡创业。“红色景点建起来了,我瞅准机会,开发旅游配套。”

2019年,吴德锋流转来110亩土地,投资300多万元,种上了桂花、白玉兰等苗木花卉。同时,还引进水蜜桃、车厘子、玫瑰香葡萄等优质树种,发展休闲采摘,打造村里首家“农业科普教育展示园”。

展示园里,农田、大棚、河塘、树林相映成趣,呈现出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吴德锋说,目前鸡心果苗木处在成长期,单是除草、修剪、松地等零活儿,一年就能让村里50多名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车厘子树与辣椒套种,一年能长一米,投资20万元的一个大棚,待到果树都挂了果,能销售6万元,这里便是集红色旅游观光、生态果蔬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旅一体观光园,年收益将过百万元。

徐州丰县伟杰食品有限公司是村里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厂房里堆满了周边蔬菜基地送来的菠菜,以及几百袋成品脱水蔬菜。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的蔬菜基地可加工菠菜、洋葱、辣椒、胡萝卜等,带动周边蔬菜供应基地1.5万亩,产品专供方便面食品企业。公司带动周边贫困户40余人不出家门就业,还专门投资2000多万元建了污水厂,能有效地处理生产污水,保护好自己的美丽乡村。

“未来,村里将在打造红色旅游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培育绿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批特色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支部书记张道省说,此外,还将继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制订符合徐州丰县张后屯实际的规划,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编辑: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