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壮父:滔滔江淮留战绩
徐报融媒记者吴云
一位从荆楚大地走出的革命志士,在彭城留下了短暂而又厚重的足印。曹壮父,1896年8月生于湖北阳新县龙山镇曹家堍村。少年时代在家乡小学读书时,就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913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一班,与恽代英同班,肖楚女也在此旁听。他们志趣相投,密切往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22年,曹壮父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鄂专班,从此走上求索报国之路。
来到南京后,曹壮父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革命书刊,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和社会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南京城内仅有的几名共产党员之一。他做事勇敢果断,讲话透彻明了,与人相处融洽,凭借出色的才干和能力,很快成为南京地区杰出的革命活动家。
1926年,中共江浙区委调曹壮父到徐工作,担任徐州独立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驻徐特派员,公开职业是徐州中学训育主任。曹壮父来到徐州后,当即对徐州独支进行改组,将独支干事会与团徐州地委联合,组成了军委、农委等8个委员会。此后,他又在城南段家花园召开徐州独立支部委员会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团结队伍,统一思想,振奋精神。
在工运方面,曹壮父选定煤矿工人集中的贾汪,组织力量到煤矿进行社会调查,并组建工人工会;在农运方面,他通过办夜校和成立农民协会,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教育,为后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武装方面,他通过党和农民协会做红枪会的工作,使红枪会与我党保持密切关系,并派员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在妇运方面,他积极创办妇女平民夜校,同时发动妇女出来为社会工作,争取妇女解放;在教师运动方面,他积极培养思想进步的青年教师入党,短短两个多月即发展9名小学教师党员。
遗憾的是,因军阀追查,曹壮父离开徐州去了上海,不久又被派往武汉,留在中共湖北区委工作。1929年2月7日,曹壮父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曹壮父被捕后不久,敌人又抓到了他的妻子。当时,他的妻子已怀有七八个月身孕。曹壮父知道后便常托人带信,鼓励妻子要坚强、勇敢,并为未出世的孩子取名“祥继”。“祥”是辈份,而“继”就是继承父辈革命斗志的意思。
1929年3月4日,武昌阅马场上,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和一阵凄厉的枪声中,曹壮父与15位战友一同倒下了。但他们所留下的红色精神,却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不息。
(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