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烈士寻亲”,以感恩之心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清明节期间,“为烈士寻亲”网络活动引发持续关注。在各地相关单位、媒体、网友的共同努力下,经退役军人事务部初核,截至4月5日9时,已为22位烈士找到亲属,还有多位烈士的寻亲线索在进一步核实过程中。(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4月2日上午,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并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公布100位烈士的寻亲信息,向全社会征集线索。“为烈士寻亲”信息迅速在各网络平台、微信圈中转发。不到3天时间内里,“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直接访问量超过50万次,注册用户数超1.8万人,收到网友提交线索数据442条,提交寻亲申请4490条。
“为烈士寻亲”,以感恩之心纪念英雄是革命英灵最好的告慰。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由于战况惨烈、信息不完备等种种原因,一些英烈的骸骨不能重回故里,家乡亲人不知英烈埋骨何处,无法祭奠。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英雄们当年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告别父母妻儿,出生入死,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却不能魂归故里,这样的情形,想起来都让人有钻心的痛。
“为烈士寻亲”,在泪目的接力传播中感受英烈的爱国情怀,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为烈士寻亲”信息一经发布,即形成广泛传播之势,《扩散!为烈士寻亲!其中一位是营口人!》《接力!为这些湖南籍烈士寻亲》,各地媒体纷纷转发,引发寻亲热潮。“年仅21岁”“年仅22岁”“年仅23岁”,英烈的事迹感染着网友,“华夏英魂壮山河,保家卫国写悲歌;英雄尸骨归故土,英名留与后人说。向英雄致敬!”“帮助烈士寻亲,是对烈士恩情报答。”在广东梅州,“梅县区分局迅速行动,仅用了两天就找到烈士萧迅的亲人”。在江西萍乡,萍乡官微转发“为烈士寻亲”信息后,引发全城接力,半天时间万余市民帮助烈士汤其才寻亲,经上门核实,找到了烈士的亲属。一个个泪目的“为烈士寻亲”故事,是全民推崇英雄的真切写照,更是对英烈红色血脉的赓续。
为烈士寻亲,以感恩之心告慰英烈。近年来,全社会崇敬英雄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为烈士寻亲”网络活动,打动着每一位参与者、读者。宁波籍“85后”志愿者孙嘉怿,8年时间,走过25个省份、7个国家,为600多位烈士找到家;在江苏盐城五条岭烈士陵园,卞康全一家三代人义务守墓70余载,为330余名烈士“找到”了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每一位烈士的丰功伟绩都不应被忘记,崇尚英雄、缅怀先烈,就应该像这场“为烈士寻亲”倡议的那样:“当年,他们为了我们牺牲;现在,请为他们做一件事。”在帮助烈士寻亲的过程中,感受先烈奋斗的意义,体味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一百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巴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