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激活红色基因 涵养家国情怀

2021-04-0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4-0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凤凰山麓,淮塔巍巍。

清明节期间,前来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群众比往日多了起来。38.15米高的纪念塔巍然矗立,肃穆庄严。

4月4日上午9时30分,徐报融媒党史学习教育清明特别策划——“家国同祭、初心如磐”在这里进行了直播,共有3.1万名网友通过汉风号客户端、抖音汉风号观看直播,共同上了一堂“云”党史课,体味亲情价值、激活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鎏金大字……”直播中,淮塔管理局讲解员殷小含,为广大网友讲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建塔概况。

跟随着直播镜头,可以看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9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塔座正面镌刻的鎏金碑文、塔座两侧的大型浮雕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前的英雄事迹。

在塔下角亭环抱的围廊里,还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及3万多名烈士名录。“今年清明节前夕,烈士英名录又增补了12位淮海战役烈士的英名,王成杰、于春花、卢凤培、史玉柱……这些新补录烈士,每个人背后都有着曲折感人的故事。”殷小含介绍说。

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南侧,有一条宽2米、长约300米的小道,道路以鹅卵石铺就,沿着山路穿松林而过,这是淮塔管理局为了让人们体验民工支前运输的场景,而模拟铺设的“支前小道”。

“太困难了,独轮车上坡推不动、下坡拽不住,支前民工们太不容易了!”在“支前小道”上,徐报融媒记者汤旭推起独轮车体验了一把支前运输,连连发出感慨。

“你体验的独轮车上装的是泡沫,而支前民工们运送的却是军粮、弹药,在淮海战场上,80%以上的运输任务是靠挑子和小车完成的。”殷小含介绍,当年,一个支前模范运输团仅用3天就运粮5.6万公斤,所以陈毅元帅曾饱含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牺牲最多、影响最深的一场战役,无数革命先烈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听说淮海战役中有个‘小竹竿’的故事很感人,能否请老师讲一讲”“总前委像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淮塔东门口两侧雪松挺立,是不是有特别的含义”……在汉风号客户端、抖音汉风号,网友们边看直播边与殷小含互动,希望了解更多先烈们的光辉事迹,表达对先烈们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岁月流逝,历史的足迹不会磨灭;时代变迁,淮海战役的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祭奠革命英烈不仅是为了单纯地回顾历史,每一次祭扫都是价值和情感的双重回归。”徐报融媒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更好地发挥徐报融媒的媒体资源,策划一系列特别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汇聚更多前行力量,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直播即将结束,一曲《英雄赞歌》响彻淮塔上空,回荡着人们对英雄烈士的敬仰和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