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真理的味道”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正紧,很多地方都在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创新学习形式与载体,以更为人接受的讲故事形式,让人们获得普遍的情感共鸣与精神熏陶。在为这些创举点赞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党史学习教育绝不仅仅是“听故事”“讲故事”这么简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其中,首要提到的就是“明理”。何为明理?简单说,就是要从党史中感悟“思想之光”和“理论之美”,感悟新思想的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历史,可谓跌宕起伏,历尽千辛万苦。这既是一部各类英雄人物战胜苦难、迎接辉煌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密切结合、创新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用得好,革命与建设就会一片坦途;歪解、扭曲、变形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就会陷入迷途。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思想犹如一面旗帜,不仅没有褪色,反而在实践的发展中熠熠生辉。它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等鲜明品格,注定这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需要深深品味。
想到一则关于陈望道的小故事。在翻译《共产党宣言》中,因为过于投入,他把黑墨水当做红糖水,吃得满嘴都是,而自己却浑然不觉,还连声说:“可甜了可甜了”。”
这就是真理的味道!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
而在人们已经习惯于“快餐式”攫取营养的当下,从更高的视野,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璀璨光芒,应当成为党员的自觉行为与主动追求。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听故事”能让我们从直观上更好地走进历史,形成对英雄的朴素情怀。但要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我们还需要静下心来,像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地学习,下点苦功夫,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还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更好地把理论之光转化为现实行动力,成为改造这个世界的坚实力量。(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