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画好为民办事“实心圆”

2021-03-2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3-2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 秦继成 近日,我市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市委出台相关意见,紧紧围绕“建强组织筑堡垒、服务中心作贡献、为民办事解难题”,分别对各领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如何开展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3月24日《徐州日报》)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确要求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市委专门出台《意见》,区分“七个层面”,部署“七个聚焦”,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铺开这项实践活动,就是谨防活动中出现“一刀切”“大呼隆”“平线推”的形式主义现象,通过具体的任务清单、推进措施和约束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真心画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心圆”。如何画好这个“实心圆”?笔者感到,要多在“透”“实”“成”上下功夫、见成效。

要研“透”事。为群众办实事,不是摊子铺得越大越好,项目列得越多越好,关键要有针对性和精准度。能不能把实事做到百姓心坎上,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调研。调查研究得越真越深,摸到的情况就越清越细,拿出的“办实事”方案计划、任务清单就越实在越具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专题调研作为“重头戏”,对照本级职能,聚焦本域任务,列出专题,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倾听民声,收集民情,分门别类找重点、找焦点、找难点,集思广益定盘子、列单子、找方子。把实情摸清了、问题研透了,就能把实招找准,把实事办实。

要做“实”事。有计划、没行动的工作都是空架子,有动作、没实效的活动都是虚课题。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赖来自哪里?就看党员干部为他们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劲,办了多少事。干部为群众操心大了、做事多了,群众就会记住你、信任你、亲近你。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之所以在群众中的威望不高、信任不够,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干实事”,平时说得多、做得少,承诺多、践诺少,做自主性的事多、做针对性的事少;还有的走不出“多干事多出错,少干事少出错,不干事不出错”的误区,怕吃苦不想干,怕麻烦不去干,怕担责不敢干。基层有需求、群众有诉求,党员干部就要冲在前、做在先,要“干”字当先、“实”字托底,向群众讲实实在在的话、给群众想实实在在的招、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现在有些地方研究出台了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机制的具体办法和细则,希望能够具体运用到这项实践活动中,将会更强力度、更大效果地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富有成效。

要干“成”事。三分部署,七分落实。近期,《先锋淮海》“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推出一批鲜活的典型案例,其中就饱含一个“成”字。比如,泉山区管道社区的“百部电梯惠民生”,让几十年来老年人的“爬楼难”得以破解;又比如,丰县渠楼村党总支创新思路把草莓做成产业,不仅鼓了百姓的腰包,也让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百万元……。不干则已,干就干成,让老百姓货真价实地提升幸福感。否则,很难赢得群众的叫好声。当然,办成事既要有办事的担当和毅力,也要有办事的招数和能力,还要有办成事的制度和机制,只要善于多措并举、“多驾并驱”,好事就能办好,实事就能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