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对网络谣言“零容忍”,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021-03-26  来源:  编辑:张传宝
2021-03-26  

近日,某微博大V发布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去世”消息,在网络热传。而根据记者从杨振宁教授亲友处获悉,此信息系谣言,杨振宁教授目前身体良好,辟谣后该博主仅仅是删除消息,“自罚”停博三月了事,令人愤慨。

事实上,这种谣言传播早已不是第一次,一些名人“被死亡”已是屡见不鲜,在信息化浪潮席卷的当今社会,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取海量的信息,但与此同时,借助网络传播的便捷性,某些具有“看点”的网传假消息,一夜之间就能获得病毒性传播,传遍网络的每个角落,甚至制造出沸沸扬扬的网络事件。周围各种类型的网络谣言可谓是无孔不入,从福岛核事故抢盐风波到新冠疫情期间各种所谓偏方治疗新冠,再到朋友圈疯狂转载的资讯,网络谣言几乎充斥在每个人身边。

而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兴风作浪,究其原因,一则是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自媒体的日益泛滥每天都有海量的讯息被大众所接收,而接收讯息的个体则通过自己的社交圈进一步将这些真伪难辨的信息进行二次、三次传播,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二则是网民素质普遍不高,出于盲从心理的驱使,大多数网民往往不愿意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理性思考,而习惯于遵从群体的感性判断,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观点往往会对个体施加压力,从而强化其从众行为,同时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渠道传播的谣言,由于具备一定熟人属性,往往会使人放松心理戒备,成为谣言进一步传播的助推者;三则是互联网信息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大量的自媒体只求博关注、蹭热点,而肆意传播虚假信息,而在一切水落石出时,它们却没有收到相应的处罚,很多时候仅仅道歉了事,违法成本的低廉,监管的缺位,使得网络谣言愈演愈烈。

网络谣言的产生,让网络信息变得嘈杂,让网络环境混乱无序,如果放任不管,则会对当事人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甚至引起群体恐慌,严重干扰社会的秩序与安宁。必须坚决对网络谣言“零容忍”,坚决打击抵制网络谣言,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负起监管责任,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工作的透明度,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对网络舆情进行随时地监测,及时对谣言进行澄清,做好舆情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网民素质,培养群众健康上网的习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贯彻执行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对网上传播的谣言,要坚决查处,揪住不放,对于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严厉打击,毫不手软,对于纵容谣言传播的媒体、网站,也要追究其相应责任,提高网络谣言的违法成本,铲除网络谣言存在的土壤,还网络一片风朗气清。

同时,作为网络参与者,我们每个人自身也应当保持独立思考的理性,不盲信盲从、不肆意而为、言有凭依、发声有据、不信谣、不传谣,坚决对谣言说“不”。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网络谣言彻底失去生存的土壤。唯有大家共同携起手来,对网络谣言“零容忍”,才能使网络清朗,谣言销声匿迹!(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