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绮云:血染雾都 光照千秋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被写进小学课本的“小萝卜头”,是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他的父亲宋绮云,是一位宁折不弯的共产党人,在黎明即将到来之时牺牲于雾都重庆。宋家一门三烈,千古流芳。
宋绮云于1904年3月出生于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天资聪颖,1920年考入江苏省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毕业后回邳县任教。1926年11月,宋绮云接到同学郭子化的来信,邀请他去武汉参加革命斗争。他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武汉,考入了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浦军校第六期),1927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宋绮云因身份暴露返回邳县。与此同时,徐林侠等人也从武汉返回邳县,20余名共产党员一起开展革命活动。9月,中共邳县县委成立,宋绮云任组织部长。同年10月,宋绮云同他的战友、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妇女会长徐林侠结成了革命伴侣。
1929年8月,宋绮云离开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家乡,奔赴北京,在北京大学文学系做旁听生。同年12月,在组织的安排下,宋绮云来到杨虎城部队,担任《宛南日报》主编,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1930年11月,杨虎城奉蒋介石命令率军返陕,宋绮云也随军前往西安,任《西安日报》编辑主任。
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宋绮云始终以《西北文化日报》为舆论阵地,跟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宋绮云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伟大胜利的消息。而当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主力红军、专程赶到西安视察军事部署情况时,《西北文化日报》在宋绮云的授意下,只在二条位置上作了简短报道,又将蒋介石的“蒋”字去掉了草字头,标题成了《将委员长飞抵西安》。当天的《西北文化日报》畅售一空,人们争相传阅。蒋委员长“丢掉脑袋”,一时成了全城谈论的笑料。
由于在“西安事变”和历次的革命活动中出头露面较多,宋绮云引起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极端仇视和密切注意。1941年9月的一天,宋绮云突然接到“家中有急事速回”的电报。回去后才发现是骗局,他被捕了。诱捕宋绮云的国民党军统两个月后又逮捕了他的妻子徐林侠和幼子宋振中。
1941年底至1943年3月,宋绮云夫妇虽同时被关在“白公馆”,但由于严格隔离,两人始终都不知道亲人就在毗邻。连续8年里,他们一家先后被关押于重庆、贵州等地,三进山城,四易魔窟,过着非人的生活,始终不屈不挠。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曾多次要宋绮云和军统合作,并允以立即恢复自由。宋绮云写下一首小诗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决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
1949年9月6日,宋绮云被敌人秘密杀害于重庆,时年45岁。他的鲜血染红了祖国大地,他的伟大精神将永放光辉。
(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