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绿色”丰润发展“底色”
两会期间,“绿水青山”上榜调查热词。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就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16年来,“两山论”在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引领我们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在以《构建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度保障体系》为题的两会声音时,提出“绿色发展上,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以美丽江苏建设为抓手,统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沿江转型升级、沿海建设和保护,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条红线,筑严绿水青山法治护甲。从《土壤污染防治法》到《大气污染防治法》,从《防沙治沙法》到《长江保护法》,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修订,让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梳理两会提案,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用法治的思维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在不少提案中成为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保监管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水青山穿山法制护甲,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两山理论,唱响生态优先发展主旋律。“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一方面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决心,另一方面与人民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愿景相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让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谱写了“两山”理论的徐州篇章,唱响了生态优先发展的主旋律。
全民参与,绘就绿水青山颜值新画卷。每个人既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应该努力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没有哪个人能够置身事外。美术教师拿起画笔,用一幅幅画作呼吁保护环境;退休教师创作诗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志愿者躬身力行,让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再是口号……只有全民行动,群策群力,持之以恒,才能筑起保护环境的绿色长城;只有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习惯,将环保意识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才会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生态“绿色”丰润发展“底色”,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全面小康成果更实、成色更足、质量更高,让伟大祖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许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