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教育当先行
万众瞩目的两会期间,“乡村振兴”和“教育改革”均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热议的“关键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让全面建成小康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的题中之意。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而乡村振兴的根本即在于乡村教育的振兴,教育先行,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教育振兴助产业振兴,让乡村在现代经营中“富”起来。
农业从业者的底色决定了农业效益的成色。现代农业中生态农业、功能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不断显现,新型农业呼唤新型农民,新型农民需要教育振兴,因而要将乡村教育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类型乡村教育体系,让人才成为产业兴旺的“助推器”,让希望的乡村大地绘上收获的闪闪金色。
教育振兴促文化振兴,让乡村在文化滋养中“美”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所以,乡村振兴振兴的应是有“灵魂”的乡村。悠悠红军路、青山碧水间、阵阵稻花香、浓浓乡土情......乡土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其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教育育人、文化塑人,通过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养一批创新传承乡风文明的“生力军”,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形成兼具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现代品质与内涵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才能真正让乡村在文化滋养中“美”起来。
教育振兴破数字鸿沟,让乡村在和谐相融中“暖”起来。当前,数字科技在乡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科技正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场景,而一些偏远乡村,由于经济差距、交通设施、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得不面临着“数字鸿沟”的困境。所以,乡村振兴亟需弥合数字鸿沟,保障教育公平,让偏远乡村贫困儿童能够早日打破“数字屏障”,走出“信息茧房”,才能真正实现缩小城乡“剪刀差”,让乡村在城乡和谐相融中“暖”起来。
乡村振兴,兴国兴民,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美好蓝图已然绘就,一幅幅 “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未来可期,再谱华章!(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