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跑出利企便民“加速度”!营商“软环境” 打造发展“硬实力”

2021-03-11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1-03-11  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甘晓妹 吴云 通讯员 张洪武

3月16日,徐州市民黄先生来到江苏银行网点办理房贷,上交资料后很快就办完了业务,“以前买房子办贷款,需要在银行和登记大厅之间来回跑8趟排队取号,如今有了一站式抵押登记服务,只要到银行跑一趟,太方便了。”

黄先生享受到的,正是徐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荣获创新奖的“交e登”项目中的子项目之一——“金融e登记”。

对咱老百姓来说,更为便捷的还有“交房e登记”。去年3月31日,凯旋门三期业主在登记资料、填写材料后,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成为首批“交房即领证”的受益者。如今,交房(地)即发证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

“交e登”新在哪里?

“它采用了全国首创的‘外网申请、内网审核、智能查验、即时登记’的服务模式。通过与多部门平台共用、数据共享、证照互认,实现从企业拿地、融资、建成、交付、转移以及购房者办理登记等全过程的网上流转、一证通办。为减少办证环节,压缩办证时间,还推出了5个服务子系统,即交地e登记、交房e登记、金融e登记、执行e登记和交税e登记,效率更高、覆盖更广。”徐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刘辉解释道,“说到底,就是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

正是这种便民利企的服务意识,推动着徐州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徐州‘+服务’”品牌的影响力。


徐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设立“跨省通办”专窗,方便市民办理业务。

■敢闯敢试

用“创新”升级“领跑”的动力

2020年疫情期间,徐州市将“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自主研发了“徐州市不动产智能链服务平台”,联合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中国银保监会徐州监管分局,一周一次调度会,打破部门之间壁垒,共同打造徐州“交e登”服务。


徐州市27家金融机构设立了100个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网点。

如今,徐州市公积金中心及27家金融机构已经设立了100个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网点,徐州市区在售商品房项目均已布设了“智能链”。“交e登”系列创新举措已全面开展,服务模式被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效果怎么样,数据会说话。截至2020年11月下旬,“交e登”已为78家企业、127个地块、480万平方米土地办理了“交地e登记”,平均缩短了1个月左右的办证时间;常态化办理“交房e登记”;办理“金融e登记”业务2.1万件,抵押金额达85.8亿元;办理“执行e登记”业务390余件。初步估算,每年可为企业节约3个亿的财务成本,为群众节约400多万元的出行成本。

“十三五”期间,徐州市主城区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达122万余份。因为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累计接待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6个市县4000余人次考察学习,徐州为全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徐州样板。

■明晰定位

用“实绩”担当“领跑”的使命

不久前,淮北市民裴女士在徐州市泉山区购买了一套住房,正赶上徐州市与枣庄、商丘、淮北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她在淮北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提交材料,10分钟后手机上收到了由徐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办理的电子证照,纸质证书则通过EMS从徐州免费邮寄,次日就能到达。

“真没想到,不去现场就能领到不动产权证。”裴女士感慨地说,“太方便了,如果去徐州办的话,自己开车来回就得两小时。”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越来越显示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淮海经济区兄弟城市间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异地置业情况比较普遍。随着“跨省通办”工作在淮海经济区全面推进,必将有力助推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淮海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发展。

2019年,徐州推出“0123模式”,对不动产登记服务办证时限进行第3轮提速。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出台,徐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立即着手酝酿“跨省通办”,很快与淮海经济区部分城市达成共识;2020年10月,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

2020年12月4日,苏鲁豫皖四省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联席会在徐州召开,徐州、枣庄、商丘、淮北等四市联合出台《苏鲁豫皖四市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工作方案》,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打通区域地域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服务云平台;12月15日上午,苏鲁豫皖四省首本“跨省通办”不动产权证书出炉。“十四五”期间,徐州将继续以营商“软环境” 打造发展“硬实力”,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徐州样板”,为徐州高质量发展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