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乡村振兴,要在人才上三足鼎“力”
2021年,我国正式进入“十四五”时期,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汇的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是热点话题之一。在过去的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从苏北广大农村发展现状看,推进乡村振兴的难度比苏南发达地区要大得多。如何才能“洼地起飞”“弯道超车”,直至追赶到“齐头并进”,必须在“人”字上下好“先手棋”,夺得“发球权”。从三个方面“发力”。
提升“心中有路、脚上沾泥”的乡镇领导班子“前沿指挥”素质上发力。乡村振兴“主战场”在乡村,乡镇一级领导班子无疑是“前沿指挥所”的“排头兵”,必然要“打头阵”。考核乡镇领导班子带头“冲锋”的能力,要用最简单、最朴素、最直接的方法,比如“体重降了没有;脸晒黑了没有;腰弯下去没有;脚上沾泥了没有;声音嘶哑了没有”。这“五个没有”都做到了,以为民造福不怕麻烦的服务精神和慢工出细活的扎实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打造“心里有数、召之能战”的村级堡垒“突击能力”上发力。“乡村振兴”落到根部就是“村”。选好一个村“当家人”“主事人”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堡垒”固不固的问题,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不好,都会在这里体现。要用“以事择人、以事育人”原则选好配强“突击分队”成员,摆在“攻坚克难”中锻炼,拿到“动真碰硬”中摔打,放在“公平公正”中检验。真正打造一支支“服务群众有真情、发展富民有本领、作风行为有规范”的“突击分队”,冲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招引“心里有情、手中有活”的能人尖子上发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产业发展需要,走好“三步棋”:盘活存量就地“取才”。加大对农村人才资本投入,就地解决“本土”人才问题。这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怎样致富”的基本途径;用好增量重点“育才”。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能人为基础和重点,辅之以“能工巧匠、传承艺人、农场业主、种粮大户”。以干带育、重点培育;用足流量招贤“纳士”。引导城镇及社会各界各类人才投入乡村振兴,给他们足够平台、灵活政策、广阔空间,让“流量”湍湍而来,前赴后继。
乡村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应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用饱含深情的画笔描绘出乡村振兴新蓝图。(丁培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