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鹏:浴血刘老庄 英魂泣鬼神

2021-03-0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3-0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在淮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长眠着82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其中就有当年在这里指挥杀敌的民族英雄李云鹏。李云鹏留下的英名与河山共存,他带领的“沛县人的英雄连”,千秋凛然。

1920年3月16日,李云鹏出生在沛县王店乡李集村。他13岁那年,日本已侵占东北三省,全国上下一片抗日救亡的呼声。李云鹏开始关心国家的安危,他在课本上写下“卖国可耻,爱国光荣”8个大字,还在同学中吟诵“大丈夫焉能久居笔砚间乎”等名句。

因家庭负担太重,李云鹏于1935年被迫辍学回家。1938年5月,沛县沦陷,李云鹏目睹日寇罪行,义愤填膺。1938年底,李云鹏参加了当地的抗日宣传工作。次年初,他在丰县华山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编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大队,开始了武装斗争。这支队伍很快正式编入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大队三营十连,1940年再次改编为二营八连,1941年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因为队伍中几乎都是沛县人,后被称为“沛县人的英雄连”。

1942年,日本侵略军对我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四连在星罗棋布的据点之间同敌人英勇斗争。李云鹏在战斗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他在部队先后担任过宣传员、文化教员、团政治处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员。

1943年3月18日,日军十七师团在盐阜一带遭受重创,被迫撤退,沿途他们继续进行残酷“扫荡”。3月18日凌晨,日军分几路向北进犯,矛头直指六塘河,企图寻歼我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当晚,驻扎在刘老庄的四连发现敌情后,立即集合队伍,走出村庄进入交通沟,准备迎战敌人。不料交通沟断绝,四连受敌包围,几次突围均未成功。

危急之下,全连战士决心誓死固守阵地,与敌决战。从拂晓到黄昏,他们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先后击退日军的多次冲锋,毙伤日寇多人。四连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人越来越少,子弹越打越少。子弹打光后,勇士们拆毁武器,焚烧了文件,同日军展开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82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他们为民族解放英勇赴义的壮举,受到了新四军首长的高度赞扬。

李云鹏平时同战士们一起生活,一起战斗,亲如手足。在刘老庄的战斗中,虽然自己负伤几处,面色苍白,但他仍然信心百倍地坚守在阵地上指挥杀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鼓舞战友们,要为党的事业战斗到底,为民族解放战斗到底。三天后,当地群众含泪将烈士忠骨掩埋在刘老庄这片热土上。由于连年的战火加上通信条件的限制,李云鹏牺牲的消息一直到1944年才传到他的家乡。

(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