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乾:湖西抗战威名赫

2021-02-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2-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过

李贞乾,原名李秉刚,字贞乾。1903年,出生在丰县师寨镇李新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李贞乾任丰县初级中学校长,李贞乾履职后,聘请孙叔平、刘尹斋等思想进步、知识渊博的教师为学生授课。在李贞乾的严密保护和孙叔平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丰中热血青年开始阅读革命书籍,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启蒙教育,丰中因此成为丰县“新青年的摇篮”。

1938年丰县沦陷后,李贞乾毁家纾难,同仇敌忾,为筹备军饷,在积蓄用完后,他又卖掉了21亩水浇田,继续支持抗日。同年李贞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月,中共徐西北区委和鲁西南特委调集苏鲁豫皖边区各县地方抗日武装1000余人,在丰县成立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李贞乾任总队长。总队以下设大队,成立不久便扩大到20多个大队5000余人,成为一支驰骋湖西的抗战劲旅。先后在马良集、华山、黄庙、河口、鱼台等地重创日军,黄庙战斗被冀鲁豫边区省委称为“真正的游击战术”。

1938年8月至12月,李贞乾率部两次展开讨伐丰县汉奸王献臣的战役,将丰县北部的日伪据点悉数拔除,从单县东到沛县北、从湖西到湖东的交通要道也全面畅通。湖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根据地的形成,李贞乾功不可没,居功至伟。

1940年7月,湖西专署成立,李贞乾以全票当选为首任专员。他主政湖西专署期间,建立县、区、乡各级抗日民主政权,颁布实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政策法令,为医治“肃托”创伤、粉碎日伪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2年12月,徐州、济宁、济南、菏泽等地以及陇海线日伪军万余人,联合对湖西抗日根据地发起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扫荡”。李贞乾在率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9岁。其四弟李秉公、二弟李坤若也先后在抗日战争中血染沙场,连同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六弟李秉亮,两位堂侄李宗斌、李洁共计六人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