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幸福像花儿一样

2021-02-1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2-1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陈培在插花。

◎文/图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2月5日,铜山区黄集镇陈湾村村民陈培的两棚蝴蝶兰已所剩无几。虽然比起元旦前后,这几日蝴蝶兰的销售已接近尾声,但陈培仍和伙计们一起,马不停蹄地插花、装盆、发货,“就像是自家要出阁的姑娘一样,亲手给‘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安心。”

30多岁的陈培身材魁梧,粗看像个大大咧咧的“糙汉子”,可说起话来,才见“真性情”,语调轻柔,神态温和,自有一种花之君子的儒雅之风。所以,这样的“糙汉子”返乡创业,以花为媒,打通致富之路,也就不足为怪了。

陈培是土生土长的陈湾村人,大学时学的是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在连云港的一家国企找到一份花卉培养的差事。由于本身就有专业知识,加之年轻,又有闯劲,没两年就当上了主管,成为企业中的技术“大拿”。

然而,对土地有割舍不断的特殊情结,终究让陈培在2010年辞职,开始种起了蝴蝶兰。

3年后,独居异乡的他,越发觉得,与其漂泊在外,不如返乡创业。“在陈湾,我更能闯出一条鲜花铺就的致富路。”

2013年,陈培成为最早一批返乡创业的有志青年,在陈湾村包了30亩地,投资四五十万元建大棚、买花苗,种上了当时即便在城里也算是“稀罕物”的蝴蝶兰。

习惯了种完小麦种玉米的村民,最初并不理解,看上去本分实在的陈培,咋去了城里后,多了这么多“花花肠子”,在地里净种些个“华而不实”的东西。

可陈培觉得自己不缺专业知识,前期创业也基本摸清了市场套路,现在返乡创业,肯定能闯出点名堂来。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返乡创业第一年,陈培就经历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

那一年,陈培以10元一株的价格购进了25000棵蝴蝶兰花苗,辛苦大半年,第二年春节迎来花期。在陈培的精心培育下,两棚的蝴蝶兰开得妖娆艳丽。可难以琢磨的市场,却让蝴蝶兰种植莫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场“寒冬”。别家种植的蝴蝶兰半数以上滞销,虽说陈培种的蝴蝶兰因为品质好而积攒了一些人气,可还是有1/3的蝴蝶兰“寂寞开无主”,没有销路。

祸不单行。那一年春节期间,一场意外,不仅烧掉了陈培建起来的两个温室大棚,也毁掉了没有卖完的蝴蝶兰。粗略算下来,返乡创业第一年,陈培赔了十几万元。

村里人愈发不看好陈培的“蛮干”,可面对质疑和不理解,陈培说,自己也曾沮丧,但从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在他看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花卉种植一定能赢来春天。

正如陈培所料,熬过严冬,春天就在眼前。2014年,陈培追加投资,引进更多珍稀蝴蝶兰的品种,从最初的几个品类,发展到了如今的30个品类。

花的品质好,再加上品类也多,陈培的蝴蝶兰渐渐在周围有了名气,不少连云港、临沂、淮北、萧县等地的顾客慕名前来购买,“过了元旦,就有订单,稍晚几天,恐怕连预订都订不到了。”

蝴蝶兰不愁销,陈培的收入也“节节高”,一年卖成花,就有四五十万元的收入。

这两年,陈培的蝴蝶兰种植大棚并没扩建,看上去规模如旧,事实上,陈培在发展的道路上,并没少下“暗劲”。

2018年,陈培在两个蝴蝶兰温度大棚外,利用剩余的空地建起了育苗组培中心。最初的500瓶满天红“母本”,都是陈培从台湾以450元的高价引进的,“国内同品种的花苗,价格不到100元。”

由于台湾的满天红无菌程度高,再加上陈培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一套“陈氏”培育秘方,陈培培育的蝴蝶兰花苗,育活率能达到95%,且出芽数量多,如今上百万棵的蝴蝶兰花苗,基本都是通过500瓶“母本”倍增来的。

走进陈培的组培中心,虽然地方不大,但看上去很有“现代企业范”。十来名工人身着防护服、口罩、手套,有条不紊,且有着严格的规范。“蝴蝶兰种植技术性强,带动村民们一起种,难度不小。我想先通过带动村民就业,循序渐进,最终带动村民们一起富。”陈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