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徐州:做好民生“期末考”,“十四五”让就业“压舱石”更稳
◎徐报融媒记者 王岩 通讯员 宗帅
高梅是徐州云龙区乔湖村一名村民,去年她在社区的帮助对接下,参加了徐州市人社局组织的茶艺师、育婴师和中式面点的免费就业培训,培训合格后被推荐到一家幼儿园上班,月薪1900元,“此前学习的知识对上岗都有帮助,每月能有近2000元收入,比在家种地好多了。”高梅自信又快乐。
徐州贾汪区大吴街道解台村的王芳,失业在家。大吴劳服所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属于零就业家庭困难人员,符合人社基层公益性岗位求职要求。于是经自愿申请、街道推荐、区人社面试等环节,王芳被安排到大吴街道新庄社区负责劳动保障工作。任职以来,她认真学习业务,工作任劳任怨,受到群众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十三五”期间,徐州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建设总目标,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办成了一批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实事、要事,全面完成了各项“十三五”目标任务的“期末考”,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作用,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质量提升,成为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压舱石”。
●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就业优先战略得到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应对疫情对就业的不利影响,面对诸多矛盾和挑战,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就业。2020年,运用信息化比对方式,直接发放稳岗资金4.69亿元,稳定就业岗位47.74万个,为全市3.65万家企业减免社保费50.59亿元,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创造性开展“回乡就业直通车”活动,在疫情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四级人社干部到村入户采集求职信息74351人,精准推送给缺工企业,为全市1378家企业招聘到岗1.48万人。国务院大督查江苏督查组对徐州保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专题推介徐州经验做法。
“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58.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6%,扶持城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18.56万人。在全国首创农村劳动力资源实名制动态监测制度,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27.65万人。
“互联网+创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独立开发“线上”创业培训系统,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国26个大中城市建立返乡创业工作站,吸引返乡人员创业。
●稳步推进社保改革
筑牢社会保障“压舱石”
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稳妥推进,2.1万名退休“中人”已按新制度拿到养老金。职业年金制度基本建立。
被征地农民保障取得全面突破。将2013年以来22.15万名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新增征地项目一律刚性入保,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实现就业率和参保率双一百。
建立工伤预防多方协调机制,加大工伤预防宣传,工伤预防、康复和待遇补偿制度逐步完善,注重与康复机构的协作联动,工伤职工的康复比例全省第一。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降费率政策全面实施。创新风险防控思维提升基金监管效能,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实现“16连调”,人均养老金达到2883元/月,位列全省第三。城乡居民养老金实现“9连调”,最低基础养老金达到160元/月。出台高龄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补贴政策。
“十三五”期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完成省定98%的任务。2019年,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基本养老金发放、严格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落实省级调剂补助制度等成效明显,被省政府通报表扬。
●全面活跃人才工作
打造助力经济“推进器”
人才招引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人才培育范围和规模不断拓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0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10万人。
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人才招引政策,人才政策实现全市覆盖。2019年以来,累计吸引大学生超7.4万人。创造性开发人才服务“一网通办”系统,大学生等人才申请补贴当日秒批、次日领卡、7个工作日公示、最快10个工作日可领到补贴资金,创造了“徐州速度”,人才经办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建成“最全要素”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刷新了省内创建速度,开园以来,累计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近4万人,实现产值22亿元。
职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在县(市)区试点开展建设专业中级评审工作,实现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贯通。
打造“彭城工匠”系列大赛品牌,以赛促训、以赛促培,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能竞赛体系和人才评价机制。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勇夺3金2银1铜,6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冲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上,徐州4名选手代表江苏省夺得大赛4个一等奖。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个、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9个、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5个、大师工作室1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8个、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2个、大师工作室14个,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国家、省、市三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
●创新惠企便民举措
当好服务发展“店小二”
以转职能、转观念、转作风为重点,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全市人社系统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人社服务更加温暖、快捷。
实施行风建设3年行动计划,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举办技能练兵比武活动,打造服务企业“直通车”品牌,连续荣获徐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最高“五星级”服务品牌。
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分中心,实行“综合柜员制”服务,52项人社业务“一窗通办”、退休人员待遇核定101项业务下沉基层办理、128项业务网上办理,真正做到“一窗办、就近办、网上办”。
人社信息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各项服务的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不断跃升。社会保障卡采集发放995万张,持卡人口覆盖率达96%。电子社保卡申领123万张。徐州人社APP使用用户达到168万人。
展望“十四五”,蓝图业已绘就。“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市人社局局长翟彩霞表示,徐州市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建设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好就业这件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实事、要事。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