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江苏徐州: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2020-12-16  来源:  编辑:哈晓蕊
2020-12-16  

近年来,徐州经开区全面深化“1+1 10×10组织力倍增工作法”,着力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难题,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聚力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为3300余户党员中心户挂牌亮户,示范带动4.2万余户群众。

图片

△党员中心户亮身份、强服务、作表率

延伸触角强服务

通过“1+1 10×10组织力倍增工作法”,形成了党委委员——支部委员——党员中心户——村(社区)群众的“金字塔”式新型服务体系,实现了6个镇(街)、85个村(社区)党组织的班子党员联系包挂党员群众全覆盖。坚持将困难群众、留守儿童、重点管理人员作为重点联系服务对象,包挂党员倾心尽力,通过技能扶持、就业扶持、法律援助等举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57件。坚持定期专题走访与日常联系服务相结合,通过上门走访、电话约访、集中座谈、个别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与联系支部和联系户群众的联动,支部委员和党员中心户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做到了“干部党员下得去、思想政治引得明、困难问题找得准、帮扶措施落得实、工作成效看得见”。

亮明身份作表率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名党员最生动的形象展示。

金龙湖街道沈店社区是二十几年的落后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新任党支部书记张成赞上任后,积极推广“1+1 10×10组织力倍增工作法”,将56块“党员中心户”牌子钉在56个党员中心户门前的墙上,提醒每位党员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牢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使群众求助有门。仅用了半年时间,沈店变了,伴随着近百件帮贫助困、小区环境、绿化改造、楼道整改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社区的环境更美了,人心更齐了,以往问题突出的“后进村”成了经开区基层党建的新名片。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在村(社区)服务一线群众的工作岗位上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图片

△金山桥街道党员中心户与居民代表们面对面共同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金山桥街道320多名非在职党员深入32个党建网格,开展治安巡逻30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36件,收集意见建议90余条。

图片

△大庙街道虎山村党支部为党员中心户颁发流动红旗

大庙街道官庄村党支部的党员们争戴“红袖章”,80多岁的老党员主动申请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发挥余热,广大党员以自身榜样提升了在群众中公信力和影响力,党员示范引领成为群众身边无处不在的暖阳。

凝聚人心激活力

健全“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党建红网格,完善了帮扶机制,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图片

△东环街道“户长”了解民情

东环街道桥南头社区融合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双效果,构建“党建+综治”全域党建网格,拓宽党员联系群众新途径,规范党员队伍的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户长”队伍,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服务优势在基层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图片

△大黄山街道党员中心户张天宇为村民讲解充电桩使用的注意事项

大黄山街道湖庄村党支部组织支部委员对4家病困户进行长期帮扶,排查化解邻里纠纷16件,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

图片

△徐庄镇党员中心户和群众共享丰收喜悦

徐庄镇龙田村党支部实施“党小组+党员+群众”模式,6个党小组的60余个党员中心户在环境整治岗、致富带富岗等7个岗位上践行岗位职责,有效地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党委由党员中心户牵头成立“娘子军”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常驻人员80人,注册人数达300人以上,为居民提供“保姆式”便民服务,将“零距离”服务融入社区发展理念,调动了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焕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编辑 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