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撸起袖子加油干 齐步共圆小康梦

2020-01-1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管理员
2020-01-1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张衍刚
徐长征
柳雅训
汪云甲
宁道龙
马慧敏
王宝红

◎文/徐报融媒记者 秦建莉 李晓航 魏宁 邬政

图/徐报融媒记者 徐剑 齐浩

1月15日,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在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在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的同时,进一步做好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民生工作,加快建设民生幸福、真正体现高水平高品质全面小康的区域中心城市。

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苏北。如何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贡献徐州力量?参加省“两会”的徐州代表委员满怀激情、信心满满。

着手做好产业发展的文章

张衍刚

省人大代表 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党总支书记

近年来我们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来贯彻执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成效有目共睹,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农村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苏北农村的基层代表,我非常关注省市两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内容。可喜的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高度关注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在报告中所占比重非常高。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深入,把乡村振兴战略执行得更好,需要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沿着政策方向、按照百姓需求,一步一步实施好。特别是“产业兴旺”这方面是普遍短板。我将把这次大会的精神传达好、学习好、落实好,着手做好产业发展的文章,真正取得百姓需要、社会满意的实效。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柳雅训

省人大代表 邳州市陈楼镇院许村党总支书记

院许村是个近5000人的大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前几年将全村1600亩土地进行流转,种植日本油栗,把村民从繁重而低效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对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分析,把全村最困难、情况最特殊的农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为尽快实现脱贫,我们创新建立利益互惠机制,实行“租赁+分红+务工”经营模式,村内贫困户每年可有三笔收入,土地流转费是第一笔收入,农业基础设施作为股份入股到农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按股分红是第二笔收入,到油栗园务工是第三笔收入。通过这种经营模式,一些贫困户家庭收入大幅提升。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指引抓好各项工作,特别是产业、生态振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同时结合邳州公共空间治理,以“党建+”为引领,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

高水平高质量齐步奔小康

宁道龙

省人大代表 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党支部书记

安庄位于微山湖西畔,这些年来,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启动新村建设、老村改造,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去年总投入2640万元,实施十二大重点工程,对规划节点和景观界面进行重点打造,建设了乡村大舞台,举办了“安庄渔村民俗庙会”,不仅全新提升了村体形象,而且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自2017年开始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既兴了产业、美了颜值,也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安庄也将大力培育村级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兴村。利用安庄独特的渔民文化等优势,在景观营造、乡村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希望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支持、扶持力度,对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给予更多的关注,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带领全省高水平、高质量齐步圆梦小康。

让更多百姓感受文化惠民的实惠

王宝红

省人大代表 沛县文化馆馆长

高水平全面小康,不仅要富群众“口袋”,还要富群众“脑袋”。这些年来,在徐州广大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类文化阵地越来越多,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富足。但对比全面小康的要求,还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立足于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软硬件建设,作为基层文化系统代表很受振奋。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公共文化设施,这是百姓的“精神栖息地”,希望省市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文化惠民,让百姓享受更多的“精神福利”。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将切实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生产出更好更优质更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把惠民文化工作做实做强,让更多的百姓感受到文化惠民的实惠。

为美丽乡村建设培养人才

徐长征

省人大代表 新沂市第三中学副校长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就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劳动教育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学校应该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开发他们的劳动能力和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获得一些基本的劳动经验和技能,让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关爱劳动、回馈社会的良好品质。希望全社会都能提高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的认识,在劳动教育的培育目标、实施途径、资源整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系统、有力的行动,培养出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将来能够回到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者的人才。

挖掘整理徐州乡村传统文化

汪云甲

省政协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

乡村文化资源保存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好国家、民族永续发展的根脉。为此,充分发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十分重要。我省是最早提出镇村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工程的省份,农村文化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希望徐州下一步可以挖掘整理乡村传统文化,精准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和跨地区综合发展工作。利用乡村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平台,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凸显乡村实际

马慧敏

省政协委员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的增加,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把徐州市农民集中居住地建设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集中居住主要存在搬迁投入过高、居住区设计忽略农村生产生活需求、传统村落文化的流失等问题。建议下一步要制定合理安置、补偿政策,在集中居住所置换出来的土地的价值上做文章,置换的费用适当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增加农民迁居补贴;在集中居住区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村落的历史文化传承,明确规划保护对象,将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乡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中;在进行乡村集中居住规划时,要从乡村的特点出发,设计符合农民生活生产要求的建筑,营造宜居宜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