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加白”的坚守
|
||
|
||
|
||
|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海涛)4月初,云龙湖金山截污闸口,几名工人在忙碌着,其中两人仅穿着短裤在仅有七八摄氏度的水中作业。此时的徐州,春寒料峭,湖水冰冷,凉风透衣,但丝毫没能降低他们专注的工作热情,游人们不禁向他们投射出敬佩的目光。
工人们来自市云管委市政设施管理站。他们在汛前未雨绸缪,正对景区设施设备进行调修保养,更换零部件。
景区有支“万金油”管护队伍
国家5A级的云龙湖景区市政设施管理站,承担云龙湖风景名胜区17.6平方公里核心区的设施管护工作。其中亮化照明,共30余种6万多套,道路照明涉及8条道路730余套路灯;景区排污,有3座污水提升泵站、6台格栅机,污水主管网13.5公里,沿途沉淀窨井、提升窨井近300对;景区供电,护理地下480千米长的线路、13台箱式配电箱和6千米自管高压线路、百余控制柜,另外还负责着景区的供水及道路排水。
“除绿化、保洁外,所有设施管养业务都在这。”站长罗峰说,该站在职员工仅有18人,五六名女员工负责办公室业务,十几名男员工承担一线工作。机电工、水工、泥瓦工、下水道清淤工,大家样样拿手,既有地下工作,也有高空作业;既有巡查作业,也有应急处理,被外人戏称景区的“万金油”。
根据日常工作方案,站方对各类设施设备开展实时动态管理。每晚分片轮值巡查,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填写故障维修单;次日再安排员工,准备材料逐一处理,排除故障。同时,还兼顾全年各阶段重点安排的任务。
加强党建工作催生强大战斗力
根据防汛工作计划,不久前他们刚打完一场景区道路管网清淤突击战。为不影响通行,大家每晚10时后开始清理,持续到次日凌晨4时,当保洁工人上岗方收兵。
“大家回站内迷糊一会,天亮后再继续做其他工作。”副站长周军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的三天小长假,他们也都用在清淤上,无人叫苦叫累打退堂鼓。
这一支短小精干、战斗力极强的景区管护队伍是怎样炼成的呢?
“近年站党支部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党员骨干发挥了模范作用。”罗峰介绍,该支部针对养护工作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党建工作机制,夯实党建堡垒作用,坚持学习借鉴、相互促进,在岗位上不断进步。因工作繁杂,多年来工作起来不分昼夜,“黑加白”连轴转,只要穿上工作服,不分站长和工人,始终都以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等级责任事故,为游人提供一流的环境。因精心地管护,环湖各类照明的亮灯率全年保持在98%以上,居全市第一。
在抗击2018年“8·18特大暴雨”中,周军带领员工清理被杂物堵塞的景区泄洪闸口,身先士卒跳下水打捞杂物。从岸上到水中,大家组成“猴子捞月”阵型,捞取闸前的大量杂物及生活垃圾,甚至死狗、死猪。长时间在浑水中浸泡,他们浑身冰冷,嘴唇发紫,有的还发生了皮肤过敏。
景区的安全是大家最大的责任
每年汛期是该站压力最大的时候。大家主动加班加点,及时赴现场处置险情,恢复景区的秩序。“即使晚上没排值班,看到下暴雨,大家不用通知都从家往站里跑。”罗峰说,员工们已把保障景区安全当作自己最大的责任担当。
有一年盛夏,员工刘金安去看管一处污水提升泵站,水泵启动引爆沉淀池内积存的沼气,他的脸和手被烫伤,需住院治疗。但他想到若是自己入院养伤,势必影响全站养护工作,于是拒绝了医嘱,只简单地涂上药膏,在家稍事休息,就又重返岗位了。
近年来,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5A景区、国家文明城市及保障传统庙会、重阳节、“徐马”赛事等的时候,全体员工开启了“5+2”工作模式,全心做好本职工作。
近年来,该站连续荣获“市先进单位”及“市工人先锋号”等一系列荣誉,在今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又被评为“省工人先锋号”。把云龙湖风景区建成淮海经济区样板景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再作新贡献现已成全体员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