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民生之问 推动教育发展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海涛)“目前,我区在校生数量比以前翻一番,教师队伍也随之扩大,其中有的是外聘老师,有的是临时代课。为创建泉山教育品牌,请问区政府下一步在编制方面,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请问城西学校规划情况如何,今年有什么计划进行推进实施”……
4月25日,在泉山区人大常委会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专题询问会现场,常委会委员、代表们接连抛出一个个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对面询问区文教体局、区编办、区住建局等8个相关职能部门。“一问一答”间,问出了压力与动力,答出了责任与承诺,有力推进了民生实事加快落实,彰显了区人大常委会履职为民的深厚情怀。
充分调研,为询问做足功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症结,今年3月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委员和代表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形成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据介绍,泉山区人大常委会首先举行座谈会,听取委员和部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深入街道,与街道人大、政府及业务科室负责人、部分教育行业的区人大代表、部分学校负责人进行座谈和现场交流。前期筹备调研历时1个月,实地查看了一些在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等项目,收集上来一批相关问题。经过筛选整理以及主任会议反复研究讨论后,最终确定了10个问题在专题询问会上进行现场提问。
泉山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目的就是要监督支持区人民政府坚持民生优先原则,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工作水平,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更好满足群众就读需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而扎扎实实的问前“功课”,让询问者对问什么、怎么问更加胸有成竹,为专题咨询有的放矢、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准发问,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当日下午2时,专题询问会会场座无虚席。会议首先听取了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所作的全区基础教育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随后进入咨询环节。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孙晶率先发问:“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发展基本实现均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优质资源仍然相对偏少,距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差距。请问教育部门在扩大优质资源,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如何满足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待?”
“这确实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将从两方面予以有效化解。一是采取名校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集团校内实现管理‘四共享’‘四同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提升,实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的愿景。二是深入推进‘校长创新发展工程’,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学校文化育人工程’,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继续推进‘名师领雁提升工程’,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形成‘十百千’名优教师梯队……”区教体局局长王健直面问题,诚恳作答。
近两个小时的询问会上,1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针对全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均衡、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大大小小的社会非法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相继予以询问,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分局、区人社局等各部门负责人分别据实作出详细回答。
问者一针见血、直击要害,答者严肃认真、坦诚直言,每个问题都表达了对全区教育工作的热切关注和殷切期盼,每次回答都代表了政府部门的认真思考和郑重承诺。
注重实效,推动民生持续改善
专题询问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价值不仅仅在于“问”,更在于通过“问”和“答”来促进重大事项、重要工程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各位委员、代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全区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都切中了区政府在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中一些方面需要优化和解决的问题。”在询问完毕后,泉山区政府副区长李燕就全区基础教育改革的工作举措、具体的目标做法作表态性发言。
李燕认为,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是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也是关系全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专题询问对他们更好地认清问题、找准问题、整改问题是极大的帮助和有力促进。她表示,区政府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继续加大教育优先发展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学在泉山”品牌内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专题询问是人民之问、法律之问、责任之问、权力之问。”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在专题询问会结束时强调,专题询问始于问,但并不止于答。区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做好跟踪监督工作,切实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共同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把专题询问的成果转化成惠及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