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大家谈】加强政德建设,正确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公仆意识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细致阐释了立政德的时代内涵,强调领导干部要多积尺寸之功,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13日04 版)
所谓政德,也称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是从政者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准则,是官员的从政之基,为官之本。具体表现在忠诚、坚定、正派的政治品德;为民、务实、清廉的职业道德;文明、诚信、仁爱的社会公德;感恩、重孝、和善的家庭美德。因此,政德教育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
习近平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干部来说,干部无德不政,从传统文化中,这种民本的思想,这种责任的担当,这种孝悌的精神,这种规矩的意识可以吸收。”
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党员领导干部要端正态度,自觉树立公仆意识,养德为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决定民风。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领导者,其从政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并始终加强从政道德建设,自觉做到以自身的道德示范和履职尽责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总之,为政养德是对为政者品质、态度和作为的基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禁得住历史和时代的考验。
“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在开展从政道德教育时,既要克服“万能论”,又要防止“无用论”,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切实发挥从政道德教育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规矩扛得住诱惑,分清良莠谨慎交友,切实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切实管住自己的手、腿、嘴。特别是无人监督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能降低做官做人的标准,否则会落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惨下场。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指明了方向。能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看党员干部是否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识大体、顾大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为个人或小团体谋求私利,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因此,加强政德建设,首先应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公仆意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培养政德,在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过程中弘扬政德。(滕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