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总机关党委:以“四强支部”建设为轴心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3月8日,徐州召开市级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中共徐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支部委员会等6个中共徐州市总工会党支部分别荣获徐州市级机关“五星级党支部”和“四星级党支部”。
近年来,徐州市总工会机关党委以“四强支部”建设为轴心,围绕支部组织力提升点题、破题、亮题,推动机关党建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党员创先争优、进位争先意识蔚然成风。
突出政治功能,“纲举目张”引领支部建设
把支部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提高党员政治素质作为机关党建第一要务,确保“战斗堡垒”的政治定位不偏向。
一是抓深化,全面系统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真正学懂学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习时间雷打不动,固定在职党支部每周三下午、老干部党支部每月七号集体学习,自编一套学习教育工具书7期2800余册,党组成员带头参加支部学习,发挥以上率下示范作用;学习方式灵活多变,坚持集体学与个人学相结合、辅导学与现场学相结合、线上学与实践学相结合,不断强化政治站位;学习考核一抓到底,有计划、有记录、有督查、有专人组织,推动学习教育抓细抓长、入脑入心。二是抓消化,融会贯通学。深入开展“爱岗敬业当先锋”行动,组织读书征文演讲比赛,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党课针对性。在每次市总党组会、月度主席办公会、重点工作会议上均安排党性教育专题版块,党章常学、党纪常鸣,推动学习教育与工会工作全面融合。三是抓转化,联系实际学。开设“工会干部大讲堂”,领导班子带头讲课,围绕工会工作如何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设定主题、提供工作方法、研究落实路径,着力培养能学、能写、能说、能干的“四能”党员干部,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
优化服务机能,“握指成拳”做实支部平台
聚焦服务强党建、“双联双促”强基层,实打实推进“星级支部”建设。
一是坚持组织向“高效服务”聚焦。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百千万”大走访,186名在职党员精准包挂到户,圈定因病致贫群体、留守儿童群体、外出务工群体三大帮扶重点,发挥工会资源优势协调解决43个民生问题。先后为600余村民提供义诊服务,联合徐州仁慈医疗集团为140多名需长期医疗救助人员建档服务;党员自愿结对为224名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联合铜山区总工会开展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让党员干部在和群众打交道中学会做群众工作。二是坚持作风向“优质服务”聚焦。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结合“双联双促”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与铜山区单集镇21个行政村党支部签定共建协议,开展了农民工子女“艺术公益课堂”、“民生大篷车”服务等各具特色的共建活动,涌现出一批亲人病重病故仍然坚守岗位、怀孕期间依然加班加点、挂钩扶贫真心实意扎根解困、不辞辛苦走入企业推荐职工科技成果的优秀党员群像。三是坚持创新向“长效服务”聚焦。将“双述双评”工作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牵头制定《市总机关“先进部室”评选办法》,各支部书记年底上台述职,邀请基层服务对象现场打分,通过项目化推进、品牌化管理,推动党建工作出实招、有实效。
储备发展动能,“乘风借力”打造支部品牌
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党建工作就深入到哪,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党员比例优势转化为工会工作优势,使党建工作与工会工作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一是在增添基层活力一线当先锋。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围绕基层职工最关心最紧迫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建立党员“项目攻坚”团队。法工部党支部创建“工会法律援助爱心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满意率达92%;劳保部党支部推动全市建立467家“安康驿站”,服务环卫工8万余人;组织部党支部联合市委“两新”工委创新选聘85名党工指导员,开展党工活动1495次、走访“两新”组织3201家、指导建立工会组织303个,实现“进得了门”“交得上心”“建得成会”三步走,园区工会组建率明显提升。二是在推动“双创”服务一线当先锋。常态化开展“党建+服务”,做到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向、工作同抓同推。幸福企业创建案例全国推广;职工创新“三大工程”获评市“创新奖”,举办首届徐州市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博览会,推动现场转化成果30余项、新增经济效益3亿多元;全国首创“劳模创新沙龙”,走出劳模工作室提档升级新路子;全体党员深度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市总工会被市委市政府荣记集体二等功。三是在深化工会改革一线当先锋。在党员中开展“服务供给侧、当好娘家人”主题活动,围绕工会改革重难点强创新、树品牌。支持徐矿等重点企业做好职工转岗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专项帮扶工作,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培训转岗分流职工2359人,举办专题招聘会14场次,2700余人达成用工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