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暖新闻】俯首甘为孺子牛 愿以孝举行天下

2017-12-3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7-12-3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悠

衰老是人之常情,孝老乃德之大义。在养老服务需求日趋迫切的新形势下,一个优秀的养老院院长对于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市养老服务行业中,面对着广大老年人殷切的目光,一批有志于养老服务业管理的佼佼者挺身而出,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愿以孝举行天下,让我们通过文字去继续感受他们无私的精神和无畏的气魄……

王建国:专业做养老 用心为老人

今年52岁的王建国从事医疗工作已经25年了,先后任职无锡硕放颐养院院长、邳州市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工作中,他带领团队,凝心聚力,高标准、严要求,秉承“专业做养老、用心为老人”的服务管理理念,以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以高端服务、平民价格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温情港湾,使邳州市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养老业面向社会服务在很多地方都是刚刚起步,养心居开业之初,社会认知度低、入住老人少,如何帮助人们转变观念,提高入住率是当务之急。对此,王建国带领员工到居民小区上门宣传调研,借助二十多年从事医疗工作形成的良好人脉和社会公信力,从刚需家庭入手,让失能、部分失能的老人家属从繁重的照护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养老中心很快汇聚了人气。

养老服务风险高、收益慢,前期启动资金投入后,养老服务中心收入远低于运营支出,3个月不到就出现了资金困难,于是,王建国将家中能调用的资金一点点地补充到中心的运营中去,个人存款用光了,又向亲友拆借了50余万元,终于解决了资金缺口,助推中心进入到了一个良好的运营状态。

如何实现真正的医养融合,为住养老人提供便捷的康养服务是目前养老界都在探索的课题,王建国带领团队在中心内先后设立了中医养生中心、康复理疗中心,将老年科、中医科、康复科、针灸推拿科医生、技师、护士引入住养区,与生活护理有机结合,实现了前医后养,养中有医,“养老、医疗、康养”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养老服务体系。

在服务好中心住养老人的同时,王建国还进一步盘活中心资源,在中心内设立了配餐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评估中心、培训中心,配备了一支由养老护理员、医生、护士、配餐员、送餐员、社工、职业培训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乐等一系列为老服务,充实了中心的服务内涵,扩大了服务范围。

在邳州市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老人的眼中,王建国是家人、是儿子也是朋友,亲切、温和而朴实。在日常工作中,他将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有机结合,只要是院里有什么文艺活动,他总能用他独特的方式博得老人一笑。

养老中心有很多居住老人都是来自农村,非常怀念农村生活,王建国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在住养楼前开辟了一处盆景庄稼区,在花盆里种植时令庄稼,让住养区既有家的温馨,又有公园的休闲,还能感受田园的惬意。不仅如此,他还自掏腰包在池塘内投放观赏鱼苗,搭建了别致的孔雀园,带着老人们种花养鸟,让欢歌笑语时刻洋溢在养老中心的角角落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幸福晚年。

侯美侠:为老人们撑起一片蓝天

今年45岁的侯美侠是丰县孙楼街道办事处养老院院长,回想起当时开办养老院的初衷,她告诉记者,因为看到村子里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家中的老人无人照料,空巢老人独自在家的现象严重,又想到自己的父母,甚至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心中便萌生了开办养老院的念头,希望许多老人可以在一个大家庭里舒适地度过自己的晚年。

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每到过年过节,侯美侠会组织发动社会爱心团体和老人们一起联欢,让院内的老人融入到欢快祥和的大家庭中去。每月15日,会为当月生日的老人们集体庆生,许多老人几十年没过过生日,感动地说,“从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会有人给我们过生日,真幸福”。

在每年的重阳节,侯美侠还为老人们组织举办大型文艺汇演活动,与爱心人士一起为老人表演节目,让每位老人心里都乐开了花,让每位老人享受美好、愉快的晚年生活。

除了养老院的本职工作,2014年,侯美侠加入了 “丰县有情有义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投身奉献公益援助事业。两年来,积极参加各项爱心救助活动,在“爱之光”日善一元的微信群中每日捐出一元钱,参加向日葵关爱儿童活动,与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每月救助两户贫困家庭,为他们买电车、衣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谁困难帮谁,哪里需要救助侯美侠就去哪里,2014年,她领养了一位8月大的孤儿,自己女儿用什么就给他用什么,让孩子重拾了母爱;2015年,她把东大社区的孤寡老人苗秀英接到院里来住,当作母亲一样贴心照顾,让老人找到了家的温暖。

2016年,侯美侠遇见了一位走失的老人,看到老人穿得破烂不堪,十分心疼,给老人买衣、买鞋,并把他收留到养老院内,无微不至地照料老人的生活,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电视台等途径帮助老人寻找家人,终于在一个星期之后,成功将老人送回了家。不仅如此,近年来侯美侠还先后收纳赡养了王沟、宋楼、华山等地的五保老人和两位新疆兵团的老兵。

“百善孝为先,每当看到老人们的笑脸,听到他们对我说的暖心话,就给了我更多前进的动力”,侯美侠说,今后,愿意将自己的爱和温暖给予更多的老人,并最大限度地关怀和照顾他们,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心度过晚年。

徐红云:为老人服务的白衣天使

徐州康馨老年护理院院长徐红云毕业于徐州医学院,2012年办院以来累计收住半失能、失能、失智和临终关怀老人近400名。一年365天,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漆黑冬夜,一旦有病人出现危急情况,她总是以最快的时间组织开展抢救工作,院内经她抢救治疗的老人就达100多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为老人服务的白衣天使”。

为了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度晚年,徐红云倾注了大量心血,她能清楚地记住每位老人的名字、所在的房间、性格爱好和饮食习惯。2012年底,院内收治了一位肺癌合并脑转移引起瘫痪的患者,入院时老人全身多处褥疮,护理相当困难,徐红云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平时总结的经验,配制洗剂、膏剂,外敷创面,经过大约十天的精心护理,褥疮感染创面逐渐好转。这一成果在护理院内推广使用后,6年来先后为社区居民患者和入住护理院的褥疮感染患者80余人解除了病痛。

2014年初,有位叫蔡敦金的老人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护理院。老人身患多发性脑梗,并伴有多年的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医院诊断认为这种高危病人随时濒临死亡的风险。刚入院时,老人情绪不稳,为使老人积极配合治疗,徐红云一边进行药物治疗,一边给予老人积极的心理疏导,在徐红云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的血压逐渐恢复了正常。

2015年7月,老人突发急性心衰,不断从口鼻喷出粉红色泡沫痰,徐红云不顾身上被喷上血污,带领医护人员紧急实施抢救,经过四五个小时治疗救护,老人的病情再一次得到了控制。一年半的时间,徐红云在老人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无私的爱,她已经把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老人逢人就夸,说她比亲闺女还亲。为感激她和护理院,老人的全家专程给护理院送来了一面“敬老爱老真心为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自2013年起,徐红云率领医疗团队,率先在江苏省创立了“居家养老医疗救助服务”新模式。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托养中心,为居家养老的高龄、失能老人送医上门,直接服务人群5000余人次,间接受益人群万余人次,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400余人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活动。

不仅如此,作为徐州市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徐红云还积极关注徐州养老服务业发展,站在徐州养老产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向市发改委、民政局提出了推进居家养老“助医”服务的建议,重点解决在家庭养老的高龄、独居、空巢、失能、残疾等困难老人看病难问题,得到政府采纳,使众多困难老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对老人们的认真、负责,使她在2015年被江苏省授予“百佳孝星”称号,2016年获徐州市“最美家乡人”称号。徐州康馨老年护理院也获得了全国“优秀服务品牌”、江苏省“放心消费先进单位”、徐州市“十佳社会组织”称号和首届“群众最信任养老院”称号。

董建安: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有保障

董建安原为徐州市鼓楼康复医院康复科主任,担任中残联康复技术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专委会常委,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带领医疗团队进入社区进行义诊活动,在活动中经常看到很多空巢老人无人照料,一些失能老人因为家庭不具备条件而得不到完善的照料,他便萌生了建立一所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院的想法。

于是,董建安于2014年10月创办了徐州市泉山区博济老年公寓,建院之初,他就将养老公寓定义为“非营利性”“公益性”,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博济养老公寓共有16位孤寡老人,董建安不仅安排了老人的生活起居、日间照料,还为老人们提供各种生活用品。

工作中,董建安一直以一位医务工作者的“仁心”“仁术”要求自己、要求员工;以“严谨、务实、创新、开拓”经营老年公寓,秉持“贤、孝、亲”的服务理念,让老人们享受养老、健康养老、快乐养老、安宁养老。

老人生病了,他比谁都着急,安排老人入院治疗、进行陪护;天气冷了,他安排人员采买被褥新衣;老人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他说,很多老人都说博济就是他们的家,董院长就是他们的家人。

董建安带领全体医护人员,每年组织多次医疗进社区活动,进行义诊和家庭康复、家庭护理指导,对于入院的贫困老人,减免部分医疗和服务费用,减轻其家庭负担。他们今年还承担了徐州市公益创投项目“智慧火种” ——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康复,在社区宣传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和治疗,为社区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免费评估并提供康复训练及家庭护理指导,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养老公寓的服务规范,是组织现代化、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条件。董建安一直积极推动博济养老公寓的标准化建设,专程去日本及全国各地考察现代养老院的服务及经营模式,而且多次参加养老知识培训班及全国养老院长专业培训班,组织全院职工学习《江苏省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国标《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制订了创建组织运行图,科学设计、协调运作、节点推进、落实做细。

不仅如此,董建安还一直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于2017年3月建立了博济康复医院,他重视人才培养,先后送出多名康复治疗师至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进行培养,组织人员至南京武警总院学习胃肠营养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创新现代养老模式,建立了以养老为基础、以医疗为保障、以护理为重点、以康复为特色,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和文化”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同时开通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铜山农保、照护保险,真正做到了老人“有病能医”,“无病能养”, 徐州市泉山区博济老年公寓于2017年8月先后接受了国务院“医养结合”工作调研组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的考察与指导,成为徐州市第一批照护险定点机构。

杜长浩:让老人吃好住好精神好

贾汪区社会福利中心是贾汪区民政局投资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坐落于贾汪区大泉镇,投资两千余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可容纳300人入住,是贾汪区委区政府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无围墙的养老院”。

就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养老院,有一位每天孜孜不倦工作的大忙人,他就是院长杜长浩。杜长浩经常说,“养老行业要想做好,不外乎最根本的三项,让老人们吃好、住好、精神好”。

围绕这三个目标,他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根据老人身体的状况,做到既适合老人的口味,又保证老人的营养摄入,饮食都由营养师审核通过,制订每周的食谱上墙,由于老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相应会有些差异,根据老人的口味及爱好,每天保证供应多样化的食品,例如:煎饼、蔬菜馒头、包子、米饭,保证了老人的不同需求。

为了让老人吃上无公害菜品,杜长浩还充分利用院内空地派专职人员开垦荒地2000平方米,使之成为绿色菜园,保证老人吃上无公害蔬菜,蔬菜的供应基本来自自产。

硬件设施是保证住好的先决条件,杜长浩在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全部安装了空调、暖气、液晶电视、床头呼叫系统等,在社会福利中心,设有理疗室、健身房、运动场、健身设施、垂钓塘、农耕园、休闲散步长廊,并设有专职医生,全方位满足老人的生活、娱乐、健身、就医、康复的需求。

为了让老人不出院就能得到保健治疗,杜长浩还不惜重金在福利中心先后增添了艾灸床、电加热艾灸暖宫包、熏蒸加热足浴桶、远红外线汗蒸舱,一些老人通过汗蒸,多年的关节疼痛不疼了,老寒腿有了热度……所有保健治疗还全部免费,多次得到家属的好评。

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对此,杜长浩积极制订方案,与护理员们多方探讨,定期制订文艺活动计划,适时地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组织和引导老人开展多方位的娱乐活动。并在各个节假日组织、策划大型演出,有的由社会团体出演,有的由老人自编自演,有的由儿女与父母同台演出,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工作中,杜长浩对员工严格要求,积极倡导“以爱为先、以善为上”的管理理念,坚持“一切为了老人”的服务理念,践行“微笑服务,真诚服务,用心服务”的服务方针,在养老院里树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他以身作则,带领鼓励员工多和老人沟通,让老人熟悉生活环境,不会产生孤独感,从而进一步以养老院为家,让老人和员工相亲相爱,成为和谐温暖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