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默默无闻的他们此刻是主角
|
||
|
||
|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别人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用真情和真心为老年人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养老人”。
截至2016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188.4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随着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叠加”趋势明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促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养老院院长和养老护理员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今年9月开始,市民政局在全市养老服务行业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和“十佳养老院院长”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委托徐州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组织实施,经过推荐自荐、专家审核、群众评议、公示四个阶段,评选出了20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和10名“十佳养老院院长”。
今天,我们把他们当成主角,近距离感受这些养老院院长和养老护理员动人的事迹,探索他们平凡工作的背后,隐藏着的你不知道的奉献。
周长芝:不是儿女胜儿女 不是亲人胜亲人
周长芝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坚强的母亲在撑起整个家的同时,又陆陆续续收养了一个孤儿和十多位孤寡老人,周长芝从小就跟着母亲一起照顾这些老人。母亲一生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多做好事多行善,善事当行孝先行!”临终前,嘱托周长芝来完成她的遗愿,照顾好她一直赡养的孤寡老人。
那一刻,周长芝打定了主意,决心义无反顾地继承母亲的大爱之托。 2011年母亲节,她辞去中学校长职务,接手了濒临倒闭的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老年公寓,开始了她超越血缘的孝老爱亲之旅。从此,一个中学校长成了一个举步维艰的民办敬老院的院长。
为了接纳更多的老人安度晚年,周长芝拿出夫妻俩20多年的所有积蓄,卖掉了家里的两套房子,又办了借款,在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二分部徐州市云龙区彭城养老服务中心、三分部徐州市鼓楼区中北老年护理中心、四分部徐州市鼓楼区白云山颐养园相继投入使用。
83岁的朱阿姨患老年痴呆症,顿顿饭都要一口口地喂,大小便失禁,夜里要人搂着才能入睡。周长芝就和员工轮流值班,把她搂在怀里,直到她入睡。
88岁的李大爷因脑梗瘫痪,医院让其家属准备后事,儿女们送父亲到周长芝的敬老院里享受临终关怀,但是周长芝没有放弃,她和员工一起精心呵护,全力服侍。两年多过去了,李大爷奇迹般的越活越硬朗,他儿子感动地送来锦旗,上面写着:“不是儿女胜儿女,不是亲人胜亲人”。
为了传递爱的信息,感染老人的情绪,排遣老人的孤独寂寞,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周长芝除自学老年人心理学、营养学、健康养生知识外,还多次赴省内外学习取经,总结出“用心感悟法”“亲情抚慰法”“祥和注视法”和“握手抚触法”等“心灵沟通”的新模式,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享受到精神抚慰。
周长芝“孝老爱亲”的行动影响了更多的人,她的家人、她的亲朋好友、还有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都成了“孝老爱亲”志愿者。周长芝全家用实际行动传承了家训,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了“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家国安”的践行者。
周长芝超越血缘、胜过亲情的孝老爱亲之举获得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家庭”“全国幸福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并于今年11月17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从中学校长到养老院院长,她把前半生奉献给了孩子们,把后半生奉献给了老人们。被老人们称为“好人”“好女儿”“好闺女”“贴心女儿”的她,用“孝老爱亲·孝行天下”的故事,为徐州这座有情有义的城市又增添了一抹温情的暖色。
朱瑜:老人们开心就是我的幸福
走进徐州市铜山区乐泰老年公寓,看到的是一排排的锦旗和牌匾,听到的是老人们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们的“好孙女”,这位老人们口中的“好孙女”,就是徐州市铜山区乐泰老年公寓的院长——朱瑜。
2010年,朱瑜的父亲在恩祥医院的基础上开办了徐州市泉山区恩祥老年公寓,后来父亲查出患有结肠癌,一边接受着化疗一边继续着敬老爱老的事业,朱瑜被其父亲的精神感动,从事医疗工作的同时开始着手老年公寓的工作,从基本的护理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传承着父亲的事业。
干一行爱一行,朱瑜利用自己专业知识不断地完善老年公寓的各项管理,制定了学习、管理、评比、财务、安全保卫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健全各类制度的基础上,明确院长、护理员、炊事员、医务人员等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出了对待老人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护理要求,使全体老人都得到亲人般的细心照料。
在恩祥老年公寓,每位老人都可以享受到舒适、贴心的服务,每天朱瑜都会和工作人员一起,为需要特级护理的老人更换尿布、翻身清洗、修剪指甲、送粥喂饭,为所有老人提供生活上全方位的服务,起早摸黑,从不嫌苦、从不嫌脏、从不嫌累。
曾有一位患有严重便秘的95岁老人,每次排便都十分痛苦,朱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亲自用手帮助老人疏通,让老人感激不尽;今年,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夜间突发心脏病,病情危及生命,由于朱瑜及时发现,并进行了有效处理,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终于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每当有老人临终的时候,按照本地的习俗,都是老人们的儿女为老人做临终照料,可是她都要亲自看望老人最后一面,有的儿女不懂的,她还帮忙为老人穿衣,做临终关怀……
由于徐州市地铁三号线的项目需要征用原恩祥老年公寓所属地块,朱瑜背负着重重压力,为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舍小家为大家,做好全院老年人及家属的工作,四处寻找合适的安置过度场所,最后找到现在的所处地,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装修,为全院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住养环境。
“看到老人们每天都那么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朱瑜说,接下来她将带领乐泰老年公寓全体工作人员,在新的地点开始新征程,携手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越过越精彩。
王祥林:视老人为父母 视员工为亲人
今年47岁的王祥林原是一名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2008年因母亲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王祥林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2012年,他被查出肝脏肿瘤,无奈之下,他只好将母亲送进养老院,因为当年家庭式养老院存在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护理能力差等问题,老人没能得到较好的关怀照料。母亲的离去,成为王祥林心中永远的遗憾;也是在那时,创办一个服务好、质量高的养老院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开始萌芽。
有了这个梦想,王祥林多次到省内外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养老院考察学习,积极向新沂市残联、民政局汇报其开办养老院“以老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创新谋发展”办院宗旨和创新管理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注重人才培育、拓宽医养服务的办院思路规划,最后在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政策支持下,王祥林创建了新沂市苏馨家园养老院。
为改善养老院的生活环境,王祥林投入300余万元增添了康复、娱乐等设施、绿化院落环境、建设无公害蔬菜大棚3个,今年6月,在政府的积极帮助下,把白石卫生院整体搬迁至养老院,成为新沂市唯一一家真正实现医养融合的综合型养老护理院。
王祥林非常注重团队力量建设和员工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培养,他积极学习先后获得了初级卫生救助员、高级养老护理员、中级营养配餐师、二级社会工作者等资格证书。同时,分批次、分类别把员工送到徐州医科大学、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护理、康复、道德操守等专业培训。
与此同时,王祥林还关心着每名员工的家庭生活,员工窦某孩子较小,王祥林主动给予帮助为其提供一间单独宿舍,方便照顾年幼的孩子;员工褚某的丈夫因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院里为其提供免费入院康复护理,此举受到员工和家属一致好评。
正因为王祥林视老人为父母、视员工为亲人,吸引了邳州、沐阳、宿迁、南京等地的老人前来养老。这些老人中年龄最大的96岁,多为行动不便、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为了照顾好他们,王祥林和员工们24小时贴身服务,为他们端屎倒尿,清理身体,清洗衣物,带着他们做康复治疗。
自办院以来,王祥林没有在家里过过一个节日,都是与老人同吃、同住、同乐;他熟知每一位老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悉心照料着每位老人。南京老人陈老因脑梗瘫痪在床,一次夜间发病,王祥林实施了紧急处理并及时将老人送入医院进行救治,挽回了性命,老人家属赠送锦旗万分感激,“谢谢你救了我父亲一命,他在你这里,我们非常放心”。
用心的付出也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王祥林创办的苏馨家园颐养院目前已成为新沂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综合一体的养老机构,先后被评为“省优质诚信养老服务示范单位”“省名优金牌养老服务示范单位”“省十佳绿色生态养老基地”等。
张剑:为政府分忧 替儿女尽孝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号召,自2014年起,睢宁县中医院院长张剑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开始建设集医疗、养老、康复、残疾人托养为一体的集聚区,其中包括具有医护型养老功能的颐和医护养老中心。
接手颐和医护养老中心时,该养老中心土建工程刚刚完工,未装修、基本无绿化,为了给入住老人提供安全而舒适的环境,张剑带领基建办的工作人员到外地知名养老院进行考察,并多次召开讨论会,最终定下中心的硬件建设规划,投入1200万元用于房屋装修、空调、电梯和医疗设施、设备的安装及环境的绿化美化。
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条件、饮食习惯以及个性化需求,张剑把养老中心分为自理区、医养区及临终关怀区,设两人间、三人间供入住老人选择,并配有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及呼叫装置等设施设备,满足老年人需求。
除了给入住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以外,张剑尤其注意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养老中心的规划装修过程中,专门在中心建设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区,设有健身房、多功能播放厅、手工制作室、书画室、棋牌室等,让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工作之余,张剑还喜欢同老人们聊天,聊聊家常,聊聊入住后的感触,及对居住条件、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活料理情况是否满意,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等,然后再及时根据老人要求尽快进行合理调整。每逢中秋节、春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他都要带上月饼、水果、饺子等到养老中心看望没有回家过节的老人,并精心组织医护人员排演节目同老人联欢。
与此同时,张剑还积极联系团县委、宁海中学、实验小学等志愿者服务队,到养老中心举办 “重阳送温暖”“六一联谊”“小红帽一帮一”等活动,既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还在全县树立了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热爱养老服务工作,对老年人富有爱心。张剑自担任颐和医护养老中心院长以来,一直默默奉献,充分考虑老人的需要,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服务,把“为政府分忧、替儿女尽孝”的服务宗旨落到了实处,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真正把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成了一个长者颐养天年的理想去处。
“入住半年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这里比在家里舒适多了”,居住在养老中心的张德俊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环境优美,生病了有医务人员照料,护理员夜里会帮我盖被子,院长时常找我聊家常,对我问寒问暖,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让我感到很幸福”。
丁道峰:做人民满意的护理院院长
今年44岁的丁道峰为徐州鼓楼康平老年护理院院长,身为共产党员的他不负众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全体医护人员共同打拼,推动护理院走上了一条快速、健康发展之路,初步建成了徐州市一流的品牌护理院。
为更好地给失能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及医疗、康复服务,丁道峰带领医护人员在国内较早建立了老年痴呆症护理专区、失能失智护理专区、压疮康护专区,并依照老人不同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开展科学、健康、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失能失智老人得到了专业护理,减轻了家庭压力。
“要想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丁道峰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作为院长,丁道峰处处以身作则,样样都起带头表率作用,在护理院开业之初,专业的老年病护工难求,丁道峰便扑下身子带领同事既当医生又做护工,为老人翻身、擦洗、喂水喂饭。
今年94岁的老人李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并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医院已经多次下达病危通知,让家属做后事准备。但在丁道峰和护理员职工的精心照料下,老人一天天精神起来,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他的儿女逢人就说,是护理院给了他们父亲第二次生命,是护理院救了他们全家。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康平老年护理院的医护人员和护理员纷纷说到,“来这里工作,跟着丁院长学会了怎样工作”,“看到丁院长这么辛苦,我们不好意思偷懒”。在丁道峰的带领下,护理院的职工虽然每天面对着脏和累,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临终老人,让更多的老人在弥留之际更好地享受人间温暖。
护理院职工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态度决定了整个护理院的发展水平和潜力。为使入住的患者及亲属满意,丁道峰狠抓基本功训练。从医疗服务礼仪到如何与老人及其家属沟通,从老年护理院的医疗护理特点到如何避免医疗差错纠纷的发生等进行了全方位培训,并选送部分人员到外地学习经验。
此外,丁道峰还采取定期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前来授课,举办“疑难病患研讨会”,组织护理员技能大比武,多次征求老人和家属的意见、建议,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每当看到工作人员遇到压力和委屈而情绪低落、工作消极时,丁道峰都会及时靠上去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放下思想包袱,轻松融入到工作中。他先后获得“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优秀社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