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留住美丽“乡愁”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亿万农民提振了信心,也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三农”作为国之根本,“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依然没有变,特别是在新时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都在“三农”。
中国的城镇化率已从2010年的47.5%升至2016年末的57.4%,但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成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短板。乡村振兴在十九大上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可以极大提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标准和要求,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长久政策支持。
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的“三农”队伍,也提出了九个字的要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够让农民看到科技成果给他带来收入的增加,才能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寻找推动成果的转化。
就在我工作的基层,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电商产业,带动了大批农民投身其中创业致富。借助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实施,建成了3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全镇行政村覆盖,创建完成省电商示范镇和3个省市电商示范村。目前,全镇电商户已发展到4000多家,2016年网络果品销量达5万余吨,销售额2.5亿余元。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丰县大沙河镇共接待游客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21.45%。节日期间,瑶盛陶瓷文化园区每天接待游客4000人以上;举办的油纸伞、风铃展、园内生存拓展训练、艺术表演等项目受到游客欢迎;大沙河镇农家乐、果都大观园在假日期间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
最近几年,借助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旅游开发项目,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实现了就近就业,同时也保住了乡村最美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