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了居民的暖气?
2015-03-0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5-03-0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记者 孙盈) 眼下,供暖季已经结束,但市供热办供热监督电话却比前几日忙碌了许多,大多是投诉今冬暖气不热,经过工作人员仔细检查才发现,暖气不热的原因就出在了一些供暖的“中间商”——物业身上。
小区物业热交换站无人值守,工作人员随意控制暖气开关
“我家这几天一到后半夜暖气摸着就没有温度了,大人小孩总是被冻醒。”家住绿地世纪城小区的市民张小姐近日给市供热办打电话反映了这一情况。“最近我们接到这个小区居民反映暖气温度不达标的次数在不断增加,然而热力公司方面供热并未发现异常,看来这又是一起物业从中盗取暖气的情况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李振宇在会同市质检局等相关专家突击检查该小区供暖情况时告诉记者。
在该小区35号楼附近的暖气交换站里,检查人员吃了闭门羹。交换站内空无一人,大门紧锁,“这样的交换站是要求有专人24小时在这里值班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违规了。”李振宇告诉记者。紧接着检查人员来到了小区另一个交换站,这里的各种仪器数据显示,当前小区供暖的进水温度为51.25℃,回水温度为43.74℃。市质监局特设处张富胜副处长告诉记者,回水温度一般在40℃—45℃就基本可以满足室内温度,从这个数据来看基本没有问题。然而就在检查人员在交换站内观察仪器时,交换站内办公室桌上的两个小本子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
11日7:40,来了个业主委员会的人,看了看仪表,并要看记录,被拒绝,我告诉他,老板安排任何人不得进入该场所,4分钟后离开。
11日8:50,王总安排马经理让从晚上12点到早上6点关半格气,这期间有任何人来,先通气后开门。
……
两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该小区物业值班人员是如何为居民“送暖”的程序和内容。
物业私自截留暖气,监管真空谁来管理
家里暖气不热,居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供热企业投诉。然而,很多时候供热企业照样对这样的现象束手无策。
我市一家供热企业的员工就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居民家里不热,原因就出在小区物业身上,但供热企业却对物业的行为无能为力。因为,供热企业和小区之间存在的就是买卖合同关系,供热公司无权对物业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尽管小区物业在管理供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供热经营行为,但相关法律对物业公司此项经营范围没有明确界定,所以供热办也没有监管物业公司的权限。因此,当前的小区供热仍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今年整个供热季,在我们接到的居民投诉暖气不热的情况中,查清原因后发现是小区物业从中作梗盗取暖气的情况占到很大一部分比例。”李振宇告诉记者,小区物业向供热企业买暖气,供热公司是通过计算供热流量来向物业收取费用的,而居民缴纳给物业的供暖费用则是按照房屋面积来收取的。“不少物业的普遍做法都是,在天不是很冷或后半夜的时候把阀门拧小一些,这样能省点费用。真的希望能早日有一部法规来监管物业‘偷气’的行为。”李振宇说道。
小区自管还是暖气直供,何种方式才适合我市供暖
“现在很多小区不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吗,业委会为何不能介入到小区供暖监管呢?”市民蒋先生告诉记者,我市中心区某小区早就形成了这种模式:由业主委员会同供热公司直接买暖气,供暖结束后,业主委员会向居民公开供暖期间所花费的费用,将收取的供暖费用和向供热公司交纳的费用进行对比,小区居民多退少补,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纠纷。
对于没有业主委员会的小区,采取何种供暖形式才能避免小区物业等中间环节对暖气的盗取呢?记者从市供热办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我市就尝试“直供热”的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多家小区采取这种模式进行供热,并且从供热效果看,采取“直供热”方式供暖的小区居民对此都比较满意,在供暖季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也比从前大大减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锦绣园小区就是通过暖气直供使得这里的居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在上一个供暖季里,该小区近九成的居民按时缴纳了暖气费,但在3个月的供暖时间里,大部分居民家中的温度只能在十三四摄氏度。“今年改成热电公司暖气直供后,小区供暖特别理想,外面最冷的时候房间内的温度也能达到二十四五摄氏度,居民对此十分满意。”该小区所在的王陵街道办事处小北门社区党委书记刘慎荣告诉记者。
小区物业热交换站无人值守,工作人员随意控制暖气开关
“我家这几天一到后半夜暖气摸着就没有温度了,大人小孩总是被冻醒。”家住绿地世纪城小区的市民张小姐近日给市供热办打电话反映了这一情况。“最近我们接到这个小区居民反映暖气温度不达标的次数在不断增加,然而热力公司方面供热并未发现异常,看来这又是一起物业从中盗取暖气的情况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李振宇在会同市质检局等相关专家突击检查该小区供暖情况时告诉记者。
在该小区35号楼附近的暖气交换站里,检查人员吃了闭门羹。交换站内空无一人,大门紧锁,“这样的交换站是要求有专人24小时在这里值班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违规了。”李振宇告诉记者。紧接着检查人员来到了小区另一个交换站,这里的各种仪器数据显示,当前小区供暖的进水温度为51.25℃,回水温度为43.74℃。市质监局特设处张富胜副处长告诉记者,回水温度一般在40℃—45℃就基本可以满足室内温度,从这个数据来看基本没有问题。然而就在检查人员在交换站内观察仪器时,交换站内办公室桌上的两个小本子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
11日7:40,来了个业主委员会的人,看了看仪表,并要看记录,被拒绝,我告诉他,老板安排任何人不得进入该场所,4分钟后离开。
11日8:50,王总安排马经理让从晚上12点到早上6点关半格气,这期间有任何人来,先通气后开门。
……
两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该小区物业值班人员是如何为居民“送暖”的程序和内容。
物业私自截留暖气,监管真空谁来管理
家里暖气不热,居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供热企业投诉。然而,很多时候供热企业照样对这样的现象束手无策。
我市一家供热企业的员工就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居民家里不热,原因就出在小区物业身上,但供热企业却对物业的行为无能为力。因为,供热企业和小区之间存在的就是买卖合同关系,供热公司无权对物业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尽管小区物业在管理供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供热经营行为,但相关法律对物业公司此项经营范围没有明确界定,所以供热办也没有监管物业公司的权限。因此,当前的小区供热仍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今年整个供热季,在我们接到的居民投诉暖气不热的情况中,查清原因后发现是小区物业从中作梗盗取暖气的情况占到很大一部分比例。”李振宇告诉记者,小区物业向供热企业买暖气,供热公司是通过计算供热流量来向物业收取费用的,而居民缴纳给物业的供暖费用则是按照房屋面积来收取的。“不少物业的普遍做法都是,在天不是很冷或后半夜的时候把阀门拧小一些,这样能省点费用。真的希望能早日有一部法规来监管物业‘偷气’的行为。”李振宇说道。
小区自管还是暖气直供,何种方式才适合我市供暖
“现在很多小区不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吗,业委会为何不能介入到小区供暖监管呢?”市民蒋先生告诉记者,我市中心区某小区早就形成了这种模式:由业主委员会同供热公司直接买暖气,供暖结束后,业主委员会向居民公开供暖期间所花费的费用,将收取的供暖费用和向供热公司交纳的费用进行对比,小区居民多退少补,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纠纷。
对于没有业主委员会的小区,采取何种供暖形式才能避免小区物业等中间环节对暖气的盗取呢?记者从市供热办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我市就尝试“直供热”的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多家小区采取这种模式进行供热,并且从供热效果看,采取“直供热”方式供暖的小区居民对此都比较满意,在供暖季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也比从前大大减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锦绣园小区就是通过暖气直供使得这里的居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在上一个供暖季里,该小区近九成的居民按时缴纳了暖气费,但在3个月的供暖时间里,大部分居民家中的温度只能在十三四摄氏度。“今年改成热电公司暖气直供后,小区供暖特别理想,外面最冷的时候房间内的温度也能达到二十四五摄氏度,居民对此十分满意。”该小区所在的王陵街道办事处小北门社区党委书记刘慎荣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