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堤河作业区年吞吐量超200万吨
顺堤河作业区从最初的单一煤炭运输港口定位开始向复合型、多元化综合物流大平台转型升级。
昨天下午3点多,一艘来自张家港的3000吨货轮缓缓离开顺堤河作业区。至此,顺堤河作业区自2013年11月18日试运营一年来,港口吞吐量累计已超过200万吨。
在这个数字背后,还有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数据:50多家合作客户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货物堆存50余万吨,来港船只超过1500艘,进出港运货车辆超过4.5万辆。
作为我市三重一大项目亿吨大港建设的重要内容,顺堤河作业区不断强化以煤炭为主业的综合物流港口定位,以高效、环保的作业模式,强化我市物流中心地位,成为我市打造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的重镇。
■关键词:绿色港口
建有20米高的防风抑尘网
在顺堤河作业区的船只中,每天都会迎来很多新面孔。来自淮安的赵志勇带着船第一次来到顺堤河作业区时,远远就注意到港口周边一圈高大的围栏,他对此充满好奇。
作业区的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这种好奇。他们介绍说,凡是第一次来作业区的外地船只工作人员,都会对环绕整个港区、有6层楼高的围栏感到诧异。作为整个港口环保措施的重要一环,这些高大的围栏有一个专业名词:防风抑尘网。
防风抑尘网,顾名思义,用来抑制灰尘,即将竣工的防风抑尘网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高度是20米,总长度超过3400米,是淮海经济区港口里规模最大的,成为顺堤河作业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3400米的防风抑尘网、封闭的传送带、常态化的喷淋除尘系统、处理能力为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等,以及园林式的港区绿化,多项环保措施在这里充分运用,在顺堤河作业区里,看不到通常码头上的灰尘飞扬。
作业区负责人表示,顺堤河作业区在建设之初以及运营之后,环保绿色的理念贯穿始终。顺堤河作业区投入巨资,做环保工程,就是为了把顺堤河作业区打造成为业界领先的“绿色港口”,让港口的水清、地绿、天蓝。
■关键词:第一大港
运营一年吞吐量超200万吨
再来关注一组数据:自2013年11月18日试投产以来,在顺堤河作业区中转的客户超过50家,港口吞吐量超200万吨,货场堆存约50万吨,在港口装卸的船只达1500余艘,进出港卡车4.5万多辆。从徐州本地、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进港的煤炭源源不断发往本省南方地区和安徽、浙江各大电厂、钢厂等企业。
1500多艘吨位不一的货轮纷至沓来,又从这里,经运河,入长江。200多万吨货物沿着江河湖海,从这里“流向”南京、上海、重庆等地。顺堤河作业区一年来试运营的成果表明,当初规划建设顺堤河作业区时的宏大构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顺堤河作业区的全称是徐州港徐州港区顺堤河作业区。和顺堤河作业区一起的,还有金山桥作业区、万寨作业区、双楼作业区、开发区作业区等,它们共同构建徐州港区。顺河堤作业区的规模、吞吐能力为六大作业区之首,可谓徐州港的核心。
被誉为“京杭运河第一大港”,顺堤河作业区宏大的作业规模令人惊叹。只有在海港才能见到的移动式装船机也被引入作业区。整机重达210吨的移动式装船机每小时可以装货1500吨。
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一艘3500吨的单体驳船抵达顺堤河作业区。这意味着运河上最大的单体驳船在顺堤河作业区畅通无阻了。
作为我市亿吨大港建设的重要内容,顺堤河作业区投入运营一年来,对徐州港的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提升,强化我市交通枢纽地位,助力物流中心建设。
■关键词:综合物流平台
打造临港物流园
昨天上午,顺堤河作业区内迎来了一支由近10辆卡车组成的车队,车里装的不是煤炭,而是钢材。这批钢材将从这里登船,经过多日的水上跋涉,抵达南京。
在港口,一台名为“门座式起重机”的设备正在安装。港区的工作人员说,这种门座式起重机一次可起重矿产、建材等货物25吨。使用这种设备,可以实现快速装船。
据介绍,顺堤河作业区试运营一年来,业务范围早已突破最初的单一煤炭运输港口定位,适应市场的需要,开始向包括煤炭在内的,矿粉、钢材、粮食等复合型、多元化综合物流大平台转型升级。
更宏大的远景正在规划之中。港区负责人王强表示,顺堤河作业区将在亿吨大港核心港区的基础上,以煤为媒,多元发展,以港为基,服务外延,打造集信息中心、加工中心、配送中心、交易中心、仓储中心、金融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港口,促进临港产业园发展。
文/记者 苏彤晖 周爱田
图/记者 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