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专家解读公众场所疏散逃生“五大攻略”

2014-11-10  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编辑:
2014-11-10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根据消防部门统计,公众聚集场所历来是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主要场所,消防机构检查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总数的一半以上存在这里,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为此,市公安消防部门有关专家梳理了近年来发生的火灾案例,就公众聚集场所疏散逃生“五大攻略”为您进行逐一解读。
  
  攻略一
  及时准确报火警
  在接警电话录音里,很多报警人说不清楚具体地点和具体路段,导致接警电话时长达好几分钟,延误救援时间。
  针对特定的火灾,如果采取最佳方式报警,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活动频繁,消防部门提醒大家发现火灾时要立即拨打119报警。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打固定电话不方便,应尽快选择用手机报警,并用简短的话语,说清楚事发地点等详细情况。手机报警相较于固定电话报警的时间慢,原因在于报警人用移动电话拨打119,火场属地消防队无法接到报警信息,119指挥中心也只能查出报警电话,无法查出报警人所在地。指挥中心问清火场地点后,才能调派属地消防队。据统计,两种不同的报警方式,平均会造成约半分钟的时间差。
  如果再因为报警人说不清楚的因素导致出警慢,那就会延误抢救百姓生命及财产的时间。在消防员眼中,哪怕是短短的1秒钟,都非常珍贵。
  
  攻略二
  自制器材逃生
  去年4月14日早晨6时,湖北襄阳火车站附近网吧着火,大火很快蔓延到上方的一景城市花园酒店。目击者发现很多人选择跳楼逃生,造成伤亡。
  2009年7月15日早晨6时多,宁波彼特曼大酒店3楼起火,在周围群众协助下,60多位房客成功逃生。有人将房间内的床单用水浸泡打结连起来,将床单拴在窗框上,顺着床单,从三楼下到一楼。这次火灾,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市民要学会利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逃生,要学会随机应变。
  如将毛巾、口罩用水浇湿当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把被褥、窗帘用水浇湿后堵住门口阻止火势蔓延,还可以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结绳自救来开辟逃生通道。
  
  攻略三
  有序疏散
  去年1月27日凌晨,位于巴西圣玛利亚中心的一家夜总会发生火灾,现场如同地狱。人们涌向夜总会内唯一的出口,随之发生的踩踏事故使伤亡进一步加重,死亡人数增至235人。
  一名曾经历过火灾的当事人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在公众聚集场所遇到火灾时,首先要稳定情绪,坚定逃生信念,其次要注意听现场指挥员的口头或广播指令,搞清楚疏散通道的位置和安全出口情况,服从命令,按指定路线有条不紊地安全疏散。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踩踏致死是火灾中死亡的原因之一。消防部门提醒大众,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应首先观察和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向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疏散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分流疏散,避免争相逃生和朝一个出口拥挤,以免堵塞出口。
  盲目逃生,往往欲速则不达。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在额定人数内,只要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5分钟内即能全部疏散完毕。
  
  攻略四
  寻找避难所
  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剧场天幕起火时,大厅断电,疏散逃生无组织无秩序,局势混乱,人员拥挤,325人葬身火海。出人意料的是,在这场火灾中有两名10岁的小学生躲进厕所里,最后被人救出,幸免于难。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避难场所须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如厕所、保安室等,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即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速度。无论白天或者夜晚,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险境。
  如果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因为卫生间湿度大,温度低,可用水泼在门上、地上进行降温。
  
  攻略五
    防止中毒匍匐前进
  媒体报道中,外地因起火导致有毒气体扩散使人窒息或中毒死亡的事故,多发生在公众聚集场所,由此可见类似火灾的杀伤力实在惊人。
  遇到这样的火灾,千万不能只坐以待毙,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逃生。
  据了解,深圳某小区单元楼内发生过一起火灾,一老一少两名居民成功逃生。当火灾发生时,一名60多岁的老人正与一名年轻人在起火楼层的房间内。同其他人一样,得知着火后,老人第一反应是开门,但他见楼道内烟火弥漫,立即紧紧关上门。随后,老人让年轻人马上把屋内的水龙头打开,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接着,老人又用火将蜡烛点亮,打开窗户向外摇晃蜡烛求救。见有火光,消防人员迅速搭云梯将他们成功救出。
  防止中毒的方法:有些公众聚集场所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海绵、泡沫塑料板、纤维等装饰物,火灾发生后,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在逃生过程中,应用水浇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采用低姿前行,可以减少烟气的伤害。
  文/记者 黄亚 通讯员 许晓轩
  
  ■消防信息
  我市打造新农村消防安全“防火墙”
  本报讯 (记者 黄亚 通讯员 许晓轩)市消防支队从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加强消防宣传等方面入手,推动各项措施落实,为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筑起一道“防火墙”。
  市消防支队构建“乡镇”、“行政村”、“村组”3种不同级别的管理模式。徐州市16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2658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消防监管工作站,专(兼)职防火检查人员4865人。在乡镇消防管理调整中,明确公安派出所在辖区消防监管中的“尖兵”作用。
  目前我市160个派出所为专(兼)职消防民警配备了消防文员或消防专职保安员,为1003个村(社区)民警配备1名保安协助消防监督检查工作。
  我市113个镇完成消防规划编制;结合道路新建、改建工作,增设消火栓441个;以派出所保安联防消防队为依托,组建多种形式的义务、志愿消防组织。今年以来,徐州市乡镇(街道)共组织检查1.27万次,发现火灾隐患2.14万条,督促整改2.083万条,火灾起数、亡人数、伤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3.44%、16.67%和40%。
  市消防支队打造廉洁警队
 
  本报讯 (记者 黄亚 通讯员 许晓轩) 近年来,市消防支队狠抓干部队伍廉政建设,多措并举编织“互廉网”,打造廉洁警队。
  徐州消防支队由党委、纪委书记讲廉政教育课,邀请驻地纪委、检察院高级检察官等来队开展专题辅导;开通网页“廉政温馨提示”,在全省率先编写“消防廉政三字经”,坚持节假日每天、周末不定时编发廉政短信;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月”活动。
  加强内部监督,把官兵“八小时以外”作为重点时段,把车辆管理和落实“五条禁令”等规章制度作为重点内容,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监控,确保不留死角;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公布举报电话,聘请消防行风监督员和定期座谈、走访、发放测评表等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社会监督网络。
  制定《徐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纪律作风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通知》等。
  要求干部家属督促配偶勤政廉政,开展算好“家庭廉政账”活动,签订“家庭护廉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