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文博园今日开门迎客
■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文化艺术品聚集地
■是我市“八大中心”建设的一艘文化产业航母
今日,备受瞩目的淮海文博园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这座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展示中心将向世人敞开大门。淮海文博园既有开放性,又具融合性,极具个性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刚一建成就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
淮海文博园是一座风景园林式文化产业园区,景观优美别致,建筑群古韵悠扬。
一期开业8个场馆:东方金钰馆、香港油画生活艺术馆、徐州工艺美术馆、苏州工艺美术馆、建瓯根雕馆、文博园美术馆、北京艺博汇综合馆、徐州文联书画院、徐州国画院联合馆。
配套入驻:梆子剧团、柳琴剧团、华夏学校、茗仕酒店和零点快餐。
翡翠观音
看点一:东方金钰门前卧佛
这尊卧佛由一整块缅甸白玉雕刻而成,重达38吨,专家估价1.3亿元,由入园企业东方金钰无偿捐赠。
看点二:东方金钰展厅
一定要进入展厅才能感受到那份震撼!
看点三:苏州工艺馆
淮海文博园10号楼的苏州工艺馆,有种浓郁的苏式风情。在苏州工艺馆三层小楼内,刺绣、丝绸、缂丝、玉雕、核刻、檀香扇、木雕等苏州工艺品,应有尽有。
看点四:水墨彭城—书画名家邀请展
彭祖楼附楼,徐州淮海美术馆,“水墨彭城——书画名家邀请展”已布展就绪,上百幅国内名家的作品集中展出。
看点五:“楚风汉玉”艺术馆
深圳宝玉时建设的近9000平米的“楚风汉玉”艺术馆将带来全新的文化艺术品消费理念。深圳宝玉时珠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从事以和田玉为主要材质的文化工艺精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航母级企业,年加工玉石1500多吨,出品和田玉工艺品几十万件。
看点六:32尊翡翠观音
彭祖楼旁的艺术馆里,珍藏着32尊翡翠观音。翠体呈青绿色,俏色为黄色,色泽过渡自然清新。
这种大规模的翡翠艺术品展出在淮海经济区尚属首例,视觉和心灵带来的双重震撼是小件玉品难以达到的。
看点七:建瓯根雕馆
建瓯根雕馆是一个大型的木雕艺术品展厅。这里的“宝物”都是能工巧匠花费心血雕刻而成的。区别于其他木雕艺术品之处在于,这里大型根雕较多。因为体积巨大,所以费时费工。劳神用心之作,总能让人感受到由工匠传递给我们的那份感动。
看点八:想不想玩一玩“赌石”
翡翠原石的买卖是珠宝界最神秘的交易,神秘就在“赌”字上,因而又有赌玉、赌石的说法。
一般仅从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因而买卖风险很大,也很“刺激”,故称“赌”。
昨天下午,东方金钰的工作人员从云南运来一车翡翠原石。不知道谁有兴趣对这些原石出手呢?
公交:5、14、23、60、64、602、603、832路均可到达。
自驾:由三环南路或三环东路驶入迎宾大道至食品城,有两处大型停车场,600个停车位。
文博园11号楼、17号楼为餐饮集聚区,有零点快餐、农家菜馆等。华夏传统文化专修学校二食堂对外营业,午餐和晚餐15元每人,无人收账,餐客自觉把饭钱投进放钱的坛子里,如果投的钱多了,自己找零。
崭新的文化地标
此前,有媒体称淮海文博园是一艘集文化艺术、科技创意、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航母。未来,它将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营造一方心灵的文化圣土,成为淮海大地一座崭新的文化地标。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徐放鸣称,徐州淮海文博园的开业,至少有两层意义值得重视,一是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文化中心有了载体。徐州要在淮海经济区打造文化中心,作为八大中心之一,文化中心除了靠我们的彭城画派、书画徐州之外,应该有这种旗舰型的、龙头型的文化聚集地,作为辐射带动影响的一种载体。淮海文博园无疑是这样一个载体。再一个意义就是让文化产业有了龙头。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小规模走上大规模,是需要载体的。淮海文博园恰好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它有可能超越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以及像深圳的观澜版画村,形成有龙头企业参与的、更具有集聚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园的升级版。
文化交流的空间
徐州文联书画院文雅堂、徐州书画院(原徐州国画院)画廊等设在文博园10号楼。高洪啸、王冰石等20多位徐州知名书画家作品,将长期在此展出。
淮海文博园不仅有中国画院版画院徐州分院、徐州国画院画廊等为代表的彭城书画创作展销区,还有来自香港的油画艺术馆——新天地、袁志山艺术馆及画廊、云南工艺馆、清美央美书画艺术作品展销和培训中心等众多艺术实体。这里不仅有楚风汉韵的悠远,还有吴越文化的绵长。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王冰石说,文博园的建成,对书画界来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它能使广大市民了解徐州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特别是书画艺术创作的作者,他们的作品在这里展示,使群众能够得到文化享受,受到艺术熏陶。彭城画派与南北各地艺术风格在此汇聚,为广大市民以及艺术收藏爱好者提供了精彩纷呈的鉴赏和选择空间。
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朱丹表示,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丰富,淮海文博园大气磅礴,为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个绝佳场地,他将把苏州的知名传统工艺,如刺绣、檀香扇、玉雕等带到文博园,这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契机,将促进南北文化的交融。
邢伟中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参观淮海文博园后,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他说,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两地文化各有特点,也有相似相近相包容之处。他相信,吴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是江苏文化事业的大事,檀香扇作为吴文化的载体,在徐州也一定能够受到徐州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并得到广泛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刺绣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沈德龙表示,他将带着他的刺绣文化产业进驻淮海文博园。中国刺绣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能来到汉文化的发源地发展,必将是汉风吴韵的完美结合。
舞动汉风的舞台
当下的文化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积极探索新载体、新模式,才能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淮海文博园不仅汇聚了以成龙水晶、谈小五印社、其妙斋、钰轩阁等徐州本地及周边地方的特色文化企业,更有东方金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宝玉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强力带动和支撑。淮海文博园的22座特色建筑群,规模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无论从文化到建筑,再到地理环境,淮海文博园都具备与“汉文化”至近的亲缘性,更具备了景观特色、文化渊源等多重先天优势。
徐州文化学者汉风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淮海文博园:“我觉得它是一个大创意、大制作、大投入、大策划,可以说它聚足了人气。淮海文博园的建成开放,会整体提升徐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可以昭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也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又一个可以休闲、购物、娱乐、参观的文化艺术综合去处,对于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都会起到一个提升充实推动的作用。”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翟利军对我市这一大手笔的文化项目表示钦佩。他说,这样的大项目为文化产业繁荣提供了载体,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舞台和机遇。徐州喜欢玉雕的市民非常多,他也有许多徐州的玉友,文博园开街后,他将带着他的优秀作品来到徐州,让徐州市民能够近距离感受玉雕文化的魅力,为两地文化交流锦上添花。
“在汉风风靡的今天,这个项目将成为徐州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大大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文化层面的国际交流。我们将以国际化的视角进行规划,实现‘文化的产业化’;搭好台、唱好戏,在展示艺术的同时,突出商业模块、休闲娱乐平台的重要性,以徐州的名人名家为基础,网罗全国工艺品名家大师,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差异化的文化产业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云龙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徐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