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淮海文博园打造徐州味儿的文化名片

2013-09-28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3-09-28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雕塑壁画墙展示历史故事
  布置好的小店
  苏州工艺馆
  徐州国画院画廊
  陶瓷紫砂工艺馆

  淮海文博园是徐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城建重点工程,是在徐州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业态整合、功能提升,打造徐州标志性文化产业园区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园区无论在硬件设施、景观环境,还是在服务功能、平台建设等各方面都出类拔萃,随着9月30日正式运营,其产业集聚效应和行业引领作用更将逐步凸显。

  现实优势与未来前景兼具

  淮海文博园又名徐州市文化产业园。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2000年,食品城南侧的12万平方米仿古建筑群建设完成,定位为彭城饮食文化村,但未能整体启动,房产闲置多年。2007年,徐州市开始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步伐,市政府决定对食品城南侧的仿古建筑群整体定位和利用,进行徐州文化产业园初期筹建,组织徐州市文化企事业单位如江苏省柳琴剧团、梆子剧团等进驻办公、教学;同时引进了华东图书城及24家图书商,引导文化业态逐步集聚,产业园初期定位以戏曲生产及教育、文化创意、书画艺术交流、图书发行、文化主题餐饮等功能为主。

  2008年3月,徐州文化产业园被省文化主管部门确定为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苏北首个被认定的文化产业园。但原有房产权属关系复杂、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改造资金、业态整合难度大等因素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2011年初,为彻底解决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园区提档升级,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其打造为淮海经济区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突出艺术品和文化创意产品的主题特色,提高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由云龙区和市文广新局联合成立园区建设管理机构,同时为了加大投资力度,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引进了苏州文庙文化创意园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投资改造园区的软硬件环境和配套设施,并对经营业态进行调整提升。

  “从文化地理区位看,文博园位置甚佳。徐州地处华东、华北和华中的要冲,是南方文化、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汇聚之地,又是彭祖文化和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说,淮海文博园将是一个既有开放性,又具融合性,而且极具个性的一个园区。“从城市经济板块看,文博园位于新城区、老城区、高铁商务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四区交会之地,也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增长极,应该说,文博园是现实优势与未来前景兼具。”

  极具徐州味儿的文化名片

  漫步文博园,站在彭祖楼向下望去,整个文博园尽收眼底,这是一座恢弘大气的风景园林街区,建筑的精细与古朴相得益彰,景致的典雅与现代相互融合。即便对艺术品本身没有多少兴趣的市民和游客,也可以在这儿各取所需。

  据江苏盛世汉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潘洪介绍,整个园区是按照建设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面向泛淮海地区,以文化艺术品业为核心,文化旅游、文化休闲、艺术培训业态等为重点,努力打造主题突出、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文化艺术品交易集散地、时尚休闲中心地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博园大部分建筑将用作工艺美术、创意产品、书画、雕塑、创意设计等艺术展览、销售、表演、拍卖、会议等活动,是淮海地区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创意产品交易集散地。

  同时,园区充分挖掘徐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彭祖文化、汉文化和非遗文化,结合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氛围,配套文化体验、观光游览和旅游纪念品购物功能,成为徐州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

  另外,文博园的项目建设,还通过与文化有关的时尚休闲配套项目,如餐饮、咖啡、书店、休闲会所、创意商品店、文化精品店、艺术品店等,为消费者提供具有艺术特色的时尚休闲服务。

  “喷泉、灯光、绿植、立体景观……整个园区精致美丽,可观、可感、可触、可享。”潘洪说,“淮海文博园就是一座极具徐州味儿的城市客厅,一张极具徐州味儿的文化名片。”

  成多元文化融合的集聚地

  为满足淮海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淮海文博园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将深入挖掘徐州市文化底蕴特别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和非遗文化,在其现有产业基础上,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方向,以文化艺术品业为核心,把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休闲娱乐业、文化演艺业、文化艺术培训业等业态凝聚起来,并相应做好拍卖、鉴定、商务服务等产业,形成配套完善且重点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云龙区委常委、副区长徐伟表示,淮海文博园开园运营,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徐州文化产业建设中来,成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新地标、新名片,这是打造徐州文化强市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举措。

  邢伟中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对淮海文博园进行参观后,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他说,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两地文化各有特点,但也有相似相近相包容之处,他相信,吴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是江苏文化事业的大事,檀香扇作为吴文化的载体,在徐州也一定能够受到徐州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并得到广泛传承和发扬光大。

  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苏州市玉雕专委会会长、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马建庭告诉记者,不少“国”字号大师已确定入驻文博园,他们不仅技艺惊人,在文化产业方面也都是行业领头人,旗下都经营多家公司,“他们的入驻,必将为淮海文博园带来更为多元的文化元素,有力提升淮海文博园的形象和品位。”

  记者 王岩 王任飞 文

  记者 王奎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