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云龙:透过居住环境看云龙百姓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郑敏芝 魏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走进云龙区,不论是老小区、新小区,还是棚户区改造搬进新居的人们,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就是小区内的一草一木,一项项人性化的举措。
老小区换新颜
百姓心气顺了
镜头一:小区道路坑坑洼洼,垃圾箱破损不堪,一栋栋楼房十分破旧,窨井等排水设施老化,化粪池外溢。小区绿化缺失,车辆停放混乱,违章搭建普遍,小区环境脏乱差。
镜头二:宽敞平整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一栋栋居民楼粉刷一新,新更换的窨井等设施铺设规范,花坛内新栽了花木。在小区的休闲广场上,几位居民在拉家常,有说有笑,一张张笑脸写满幸福。昔日的违章建筑被新建的车棚取代,如今的小区面貌一新。
这是云龙区民健小区改造前后的两个场景。
民健小区73号楼的陈玉珍大娘说,现在小区干净了,居民的心情也好了。作为首批上房的居民,陈大娘见证了小区从新到旧、再到新的演变过程。民健小区是1995年建成的老小区,由于时间较长,小区各项硬件设施逐渐缺失。从2008年起开始整治,主要包括楼房外立面、道路、地下排水管网、公共设施等。
“以前晚上不敢出来,小区内到处都是蚊子。”陈大娘说,现在小区干净了,每天晚上都要出来散步。采访中,陈大娘脸上始终挂着满意的笑容。
云龙区房产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凯介绍说,从2006年起,云龙区对辖区内39个老小区进行改造,市、区两级共投资近亿元。为保持整治效果长效化,云龙区出台了一系列长效管理文件,在有条件的老小区推行准物业管理,并纳入考核监督体系。同时,市、区两级财政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通过评比奖优罚劣,一个个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新小区新设计
百姓乐享生活
镜头:小区居民休闲小广场,各式健身器材齐备,几位居民正带着孩子玩耍。从小区大门放眼望去,小区内郁郁葱葱,小桥流水,诗情画意。一排排车辆整齐停放,道路整洁。
这是位于奎河西岸的好来花园小区,也是云龙区近年来新小区建设的一个典范。
人性化,是云龙区新小区建设方面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在好来花园,每条主干道都安置了监控设备,24小时保证小区安全。好来花园绿化率达45%,站在楼房顶部,放眼整个小区,绿色让人心旷神怡。
采访时,正值下班时间,小区内响起一阵欢快的音乐。据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庞涵介绍,这样的音乐每天都会响起,是为迎接居民下班回家,营造浓厚的大家氛围。谁家办喜事,小区也会响起欢快的音乐,让所有居民都喜气。
好来花园于2004年底上房,黄爱华就是那个时候住进小区的。提起小区,还没等记者提问,黄爱华就向记者表达了幸福之情:“非常满意,干净漂亮。”她说,她每天早晚都会在小区内转上十来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小区对面就是菜市场,走几分钟就到沃尔玛超市,生活非常方便。
在云龙区,像好来花园这样的新小区还有很多。
棚户区改造
拆“心墙”暖心房
镜头一:破旧的平房,狭窄的巷子。每天早上,小区的公共厕所门口,都会排上长长的队伍。雨天,狭窄的道路上,到处是积水,居民出行十分不便。小区内电线交错,安全隐患多。
镜头二:100多平方米的楼房,三间宽敞的卧室,一间明亮的客厅,一个可以充分取暖的阳台……透过窗帘缝隙,一束阳光照到客厅,温暖整个房间。
这是原回龙窝8号80岁的居民曹桂芝的老房子和新家的写照。
原来居住条件差,450多户共用一个公厕,小区积水严重、电线交错。现在的房子干干净净,卫生间、大阳台,让老人的心里特别满意。“心里堵了那么多年,现在可顺了。以前的老邻居现在经常串串门,看看自己的新家,大家都很满意。”曹桂芝说。
采访中,曾经居住在回龙窝的老住户纷纷表示,以前的居住条件确实不好,有的居民家常年不见阳光。现在住上了宽敞的楼房,大家心里敞快多了。
云龙区棚改办副主任李军介绍说,从2009年起,云龙区共启动下洪、津浦、骆驼山二期、回龙窝、云东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完成56.9万平方米拆迁面积,建设下洪尚景园、金东雅苑、四季雅园、尚东名庭、骆驼山康馨园等定销房安置点共计60多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