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江苏 保障科学发展
出席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我市代表团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及法检两院工作报告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秦建莉)2月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徐州市代表团认真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及法、检两院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三个报告重点突出,内容充实,全面反映了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及法检两院富有成效的工作,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适应 “十二五”发展新要求的好报告。同时大家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刘忠达代表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实事求是,提出任务切实可行,特别强调今年在四个方面下工夫,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今年人大工作,应围绕主题,突出主线,切实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立法质量,立发展迫切需要的法,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更加注重增强监督实效,确定监督重点,创新监督举措,确保监督的事项件件有落实,有实效。三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重点监督10件实事的推进工作,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李文顺、郭希忠代表说,过去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突出代表工作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代表在立法、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工作成效显著,深受代表拥护。省人大常委会和两院工作干得好,报告作得好,充分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建议:一是增强立法科学性,使立法项目和法规内容切合实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二是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围绕医疗卫生、社保低保等民生问题加强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增强代表工作实效性,创新代表工作机制,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务,畅通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渠道。四是增强司法工作透明度,实行司法公开,自觉接受代表和社会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王天琦、王安顺、刘汉英等代表说,司法机关应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服务“十二五”发展。一是树立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使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平台。二是树立执法是业绩,化解矛盾也是业绩的理念,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三是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及时解决社会冲突,努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四是树立重心下移的理念,把预防基础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待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五是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特别针对取消行政强拆后的实际,及时推出新的举措,依法处理拆迁问题。
管恒禄、吴永平、鄂云翔等代表说,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听取意见,立法质量提高,成效显著。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尤其是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在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要立足于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真正发挥法律对经济社会生活的调整作用。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努力使我省的法制建设与经济大省地位相一致,与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的法律需求相适应。二要将被征地农民利益保护列入立法计划,尽快出台相关法规。三要坚持源头治理,对惩治医疗卫生等经济领域中的犯罪,做到打击合理、打击有力、打击明确。
孔新宁、陆小华、岳敏、王平等代表说,实现和谐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规范执法,建立执法工作责任追究制,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二是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工作,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大投入,营造留人环境,着力解决基层公检法队伍力量不足问题。四是工作创新,特别注重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法律支持。
汤文俭、孙继忠等代表说,过去的一年中,两院在服务发展,保护民生,保护稳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建议司法机关在新的一年里,一是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加大打黑除恶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问题长效机制,动员并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执行难”问题。
贺磊、张传喜、沃增兰、肖婷婷等代表说,建设法治江苏,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一要开展普法教育,让广大农民学法知法懂法,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二要加强群众工作,各级人大和“两院”建立完善与人大代表和群众加强联系的长效机制,倾听群众呼声,畅通人民群众诉讼渠道,有效解决反映的问题。三要建立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长效机制,免除城乡低保群众的法律费用,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
乔建设、崔锐捷代表说,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办理代表议案、建议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在新的一年里应进一步加强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特别要监督有关部门建立议案、建议办理责任制,做到专人负责、专人办理,提高办成率和代表满意率。